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7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等到杨遂到来,狄青与一众旧将,带了亲兵,纵北去见贾逵。

    狄青是自己的老上级,说应该遵他意思。可对方降了,照现在军纪,自己应该接受才是。想了又想,:“若是要降,你回去命军中放兵杖,接受我军束就是。若是不肯,那只好打过。”

    张玉对狄青:“太尉,党项残军北上,降了贾逵。不如,命贾逵把降兵送来,我们——”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有今天的地位,狄青当然不是一个只知带兵打仗的人。在西北为将帅时,一边得到属拥护,一边与上司搞好关系,是狄青升中枢的关键。最后南征平侬智,一战功成,登上巅峰。如果不是杜中宵异军突起,他就是宋军的象征,没有人会质疑他的能力。

    临别之言

    狄青摇了摇:“两军作战,怎么样都行。既然党项人降了,那自然降兵来。不要多说了,等杨遂到来,随我一起北去见贾逵。他现在到了方面之将,算是朝适重臣了。”

    级军官时,狄青作战勇猛,在当时连战连败的宋军中,屡立战功,也得到了越级升擢。到中级军官,能够团结属,得到将领的,更是难得。

    狄青沉声:“贾逵是韩琦的属,如何肯听我的军令?此战已经结束,准备向朝廷报功吧。”

    作战过程不如人意,这旧瓶装新酒的思路就被抛弃了,狄青不过是陪绑而已。

    二十年间,一直手握重兵。虽然除了平侬智,并无大胜,但也甚少败绩。最后落到这个结局,心中难免失落。党项灭亡,一个新的时候代开始了。

    张玉:“这伙逆贼,从银州逃来,引得我们大军十万北上,岂能如此轻松饶过?这次不杀一儆百,只怕党项以后不服!左右最后一战,不如杀个人!”

    此战是狄青给自己的军事生涯划个句号,并不是为了发,张玉说的杀个人,在狄青心中并无必要。他们降了贾逵,算是运气,留命在。

    张玉见狄青态度决,不敢再说,勒一旁,等候杨遂。

    白遇咬了咬牙,:“若得太尉恩准,放兵杖何难?只怕太尉在我放兵杖后,派兵杀戳,我反成了罪人。太尉,不之请,可肯给在一言之诺?”

    然而这一切都结束了。攻灵州时,狄青还觉得不服气,觉得自己运气不佳。横山之后,多地现屠城抢掠,狄青就知自己的军事生涯将要终结在这场战事。彻底灭掉最后的党项残军,是让自己的军事生涯有个结局,其实并没有太大用。此战回京,依然可以官厚禄,但很难再次掌军作战了。

    贾逵怔了好一会,才想明白怎么回事。看来南边的狄青大军,不知什么原因,一定要灭了这些党项残军,把他们了绝路。心念急转,一时竟有些犹豫。

    看着茫茫大漠,狄青突然想起,自己前几年不枢密使,会不会不同。过了枢密使,很多事都变了,就连面对新局势,重新改变自己风格都不到。如果自己现在只是一路主帅,便不会有这么多的牵绊,可以完全放弃以前的一切,重新来过。五十岁的年纪,自己其实还有机会。

    贾逵觉得可笑,两军战,哪有这样一心想要投降的?而且这样投降,太过草率了些。:“只要你们降了,自然保你们命。不得杀降,是朝廷军纪,哪个敢犯了?”

    狄青:“党

    贾逵本是狄青在拱圣军为骑卒时的旧人,后来狄青升迁更快,贾逵便成了他的属。两人相识二十多年,关系厚,不是别人可比。而且贾逵心思缜密,也跟其他的属不一样,事事都有自己的主意。

:“实不相瞒,前向日就打不去了。奈何后边宋军非要置我们于死地,实在没有办法才一路北来。若得太尉恩典,没齿不忘!”

    行几十里,傍晚时到了一小湖泊旁,贾逵已带人迎在这里。

    狄青看着北边的茫茫大漠,心中空落落的,有难以言说的滋味。从二十年前调到延州指使,一路拼搏,四十多岁到枢密使,狄青是宋军中的传奇。从小卒到太尉,狄青当然不是惟一的一个,但在宋朝立国六七十年,统治稳固的时候到这一,却是罕见的。

    各自行礼,几个人围着一堆篝火坐了来。士卒取了酒,几个人围着火饮酒。

    想到这里,狄青只能苦笑。为什么是自己来带这几十万大军?因为这支军队,是宋朝旧禁军整训而来的,带着旧军队的特。换一个主帅来,连自己的表现都很难到,能不能这么顺利都很难讲。还有至关重要的一,这支军队本来带着皇帝的想法,狄青本人已经被绑在了这辆战车上,哪里有那么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