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2节(2/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官员议论纷纷。往常阅兵,到了城楼有许多礼仪,今天一切都省掉了。除了赐两杯酒,就是大队兵过城楼。

    一边的赵滋:“舍人,今日就是不发赏,而派大军去河北。将士们心无怨言,一有军令,便就大军城,这才是最重要的。整训之后,禁军已经不是以前的禁军,不能老光看。”

    一个兵阵过去,后边跟着的是十门炮。接着就是一个军阵,连绵不绝。

    赵祯幼年登基,刘太后执政,一直到二十多岁,刘太后故去,才真正执掌政权。这个过程中,赵祯一直与刘太后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而刘太后故去,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一时冲动,也曾想过夷灭刘太后一族。最后还是收手,对于刘太后的家人,非常照顾。此次北去的定远军副都指挥使刘永年,便就是刘太后家的人,自小一直受赵祯喜

    京城里的百姓议论纷纷,本来今天要看一场门,谁知却这么冷清。一切净利落,没有任何拖泥带的事。有的人说是军队焕然一新,是好事。还有的人嫌不够门,白等一场。

    太升,两万人已经城。窦舜卿上前,叉手:“臣等奉军令,驻防河北。今日大军城,必禀圣意,驻守地方,不敢懈怠!陛,臣等就此城了!”

    城楼上的赵祯,看着窦舜卿和刘永年两人上,押着大军,向酸枣门去了。

    元昊叛宋,对赵祯是非常大的刺激。开始的时候,调集大军,意攻破党项。结果天不遂人愿,连番战败,举国上束手无策,让赵祯非常失望。庆历年间,调范仲淹京,行庆历新政,很显然那时候还想着有一番作为。但庆历新政除了在教育和官员任免上有所作为,其他的方面让赵祯失望,便快便就偃旗息鼓了。从庆历新政后,赵祯便就死心,不再有大的改革。

    几个官员听了一。这才想起来,此次京,并没有发开钱,只是一纸军令,全军便就立即北上。与以前相比,这才是不一样的地方。

    杜中宵:“军队就是打仗的。朝廷有钱他们要打仗,没钱也要打仗,这是军队的本分。今日定远军北上,军容整齐,而且士气,臣看着也充足。整训之后,就要这个样。士卒可以为赚钱参军,这没有什么,人活在世上少不了吃喝拉撒,当然就要赚钱。但是军队不可以为了钱作战,是两回事。军中将士的俸禄赏赐,是朝廷所发,是念他们辛苦。而军队本,却不可以为钱打仗。”

    从赵祯的经历来看,这是个非常能忍,事有度的人。对于国家、朝廷、官员,有自己的看法。为了赢得人心,会刻意规范自己的行为。赵祯见大臣,一直遵循冬天不生火、夏天不打扇的规矩。因为臣见皇帝的时候,冬天没有火盆,夏天不会有扇,皇帝这么,意思是与大臣一起受。

    见赵祯没有废话,众官员急忙一起谢恩。赵祯离去,随在后面了城楼。

    看着城楼肃容而立的窦舜卿和刘永年两人,知制诰贾黯:“今日军队面圣,本该闹非凡,今日却有些简陋了。而且北去将士,没有赏赐,只怕他们心中不愿。”

    到了后苑,众官席,赵祯:“今日定远军编成,城去河北路,众官看着如何?”

    回过来,赵祯:“今日后苑设宴,城中凡待制上以上文武官员,俱都一起饮酒。”

    听了两人的话,一众官员心中大致明白了,今天观军的主要目的。以前的禁军开,可没有这么容易。先要发赏赐,士卒满意了一切都好,一个不满,就容易闹事。军令发去,军中执行不执行,还是不一定的事。越到急时候,军队越是要价,指挥起来实在是不容易。而新编的定远军,枢密院军令到军中,立即全军发,没有任何阻碍,这才是最重要的。

    嘉祐元年,赵祯病重,很时间神志不清,经常说胡话。多亏文彦博等大臣,维持朝政,一直等到半年后赵祯重新清醒过来。所以现在朝中,文彦博地位很重,非他人可比。

    赵祯病好,正是杜中宵攻了西域后。接着,狄青和韩琦带大军灭了党项,又在契

    赵祯:“不错,今日窦舜卿一军,得枢密院军令,立即整军北上。军队能够如此,才是朝廷之福。以后整训后的各军,俱都要如此!”

    实战第一

    文彦博:“看定远军军容整齐,一得军令,全军没有二话,立即城。这才是打仗的样,臣以为是朝廷之福。以前作战,俱是开前发拨钱,一旦战败,又没有惩罚,不如现在样。”

    杜中宵看着赵祯,胖,面威严,说话凌厉,与自己初回京的时候大不一样。一边喝着酒一边想着此事。慢慢想明白,随着灭了党项,前段时间对契丹战事占了上风,这个皇帝已经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