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01节(1/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饮了一杯酒,杜中宵:“看起来,军中大量军官,并不是易事。河北路三十万大军,照十人中有一人是军官,也要三万军官。一时之间,哪里找这么多读书人?就是从京东路招,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招齐。此事三衙要多想办法,不把军官的架搭起来,整训就没有用。”

    杨文广摇:“自河间府建军校,三衙想过各办法,现在看来短时间不到。要照河曲路军中法,非要年的时间,军中教人识字不可。要想短时间整训完毕,只能够减少军官数量。”

    杜中宵摇了摇:“怎么减少?军官少了,军中的制度就执行不去,还不是跟以前一样?”

    杨文广:“可急切间实在招不到合适的人,没有办法。”

    说完,杨文广再不说话,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闷。十人中一人为军官,也就是官兵比例十比一,并不算。到了后世,很多军队官兵比例都低到三比一,二比一,比这时了不知多少。

    军队中最基层的单位,自古以来,是五人为伍,宋军中常见的十人队。队正算是军官,就已经要求十比一了。放松要求,队正只是效用,默认他们可以不识字,才能省军官人数,编成各职能机构。军官再少,就连职能机构里的军官,都不能保证人人识字。职能机构不识字,制度还能执行吗?

    杜中宵叹了气:“自立国以来,军中招人,向来是以沿边三路和开封府为主。这些地方,要支撑八十万大军,实在难以到。可没有八十万大军,如何与契丹作战?”

    韩琦:“河曲路的军中,军官其实是有些多了。营以还好说,除了统兵官,几个副将,主要是粮草官。到了营以上,有参谋官员,有粮草官员,有报官员,诸般。而且每向上一级,都要增加大量的军官。现在各军校里教来的人,能保证营以上各级本不缺人,已是不易。”

    富弼:“可河曲路打了这么多胜仗,靠的就是这一条。没有大量军官,与以前有什么区别?”

    赵滋:“不错,没有职能机构,便与以前一样。军队一遇大仗,便就不知所措。整训过的禁军比以前的,便就是有大量职能机构,将帅指挥,皆有章可循。”

    想了又想,杜中宵:“惟今之计,只能够尽量想办法,解决困难,但大的方向不能变。如果来年契丹兵,也要到秋天才有战事。只能用这大半年时间,让军校尽量培养将校。地方上的读书人难招,军中的总是容易。可命军中,凡是识字将校,全都到军校培训。时间不必,只要把制度和事的方法大致学会,就可以先基层军官。不合适,或者不愿在军中去,几年之后除投即可。军校来的人,除实在不堪的外,大先去各指挥门的职能官员。实在不行,不必似河曲路的禁军一样,从营以上各级都设,可以简一些。总而言之,要好跟契丹战的准备。”

    韩琦想了想,:“太尉,此事我仔细想过,实在没有必要跟契丹立即开战。只要等上年,禁军准备完全,那时便就一切尽在掌握。”

    杜中宵:“相公,世间的事哪有刚刚好的?我们想等,契丹人必不会让我们如意。而且禁军整训要想有效果,必然伴随着大量旧军官离开军队。没有战争,只怕没那么顺利。时间越,这事以后就越难办。不如痛一条心,过了这个槛,以后便是坦途。”

    韩琦,没有再说。现在政事堂里,文彦博由于前两年政绩显著,话语权重,韩琦的实权远不能相比。韩琦是有追求的人,他的倚仗,就是与杜中宵的关系。打胜与契丹的战争,杜中宵的地位必然上涨,韩琦受益。而且战争一旦开始,政事堂里就不是文彦博可以说了算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