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8章(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苏轼的那句“但愿人久,千里共婵娟”,可以说就是写给他弟弟的。只可惜最后他客死异乡,临终也没能见到弟弟一面。】

    【至于最小的弟弟苏辙,则是最心累的一个。苏辙最的时候官至宰相,但是他的一生,不是在捞自己的哥哥苏轼,就是在捞哥哥的路上。】

    他现在只希望自己推行的变法能够顺利行。

    宋神宗:他倒是给朕试试看!

    更是决不能再让辽人和金人再次侵他大宋,还有那西夏小国,他也绝不能让他们再猖狂去。

    上次天卷提到的《武经总要》、《武经七书》他已经让人准备好了,更是准备开设武课。绝不能让“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弊端再次困扰他大宋。

是可惜了由。

    宋仁宗:果然是在之后发生的事,不过这父三人的大才,若是早能为朕所用,岂不是更好。

    赵匡义:这兄弟实在是让人羡慕!

    【足见宗仁宗看人的光十分犀利。】

    【当时已经是他执政的晚期,看着这两兄弟的诗卷,他当时大呼,这两人就是他给大宋后来的继任人准备的宰相。】

    看着天卷,宋神宗眉微蹙:“堂祖父义仁慈,看人的光自然也是首屈一指的。就是太仁慈了些,所以只能靠我等后人来整饬朝弊,坏人了。”

    【结果苏辙真的了宰相,而苏轼虽然狂放不羁,但是文采斐然,每一首诗作都可以说是放百世。】

    众帝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冤哥哥?和一个怎样的任劳任怨的弟弟呀!

    好容易现在他亲政了,王相公也归了朝,正好可以大一番!

    【而后来的“乌台诗案”中,苏轼命不保。苏辙甚至想用自己宰相的官职来换他的命。结果不但苏辙的官职没了,苏轼也没能免罪,兄弟二人最终双双被贬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于是有人曾戏称,苏辙这个“扶哥”,为了能把哥哥从危难中捞来,就差到皇帝了。】

    【不过,这两兄弟虽然仕途坎坷,尤其是苏轼。但是在宋仁宗时,兄弟二人同科士及第的时候,宋仁宗可是欣喜异常呀!】

    宋神宗:朕不曾同他一般见识,这都是谣言。

    宋神宗:从太祖皇帝起,本朝就有不杀士大夫的规矩,本是多此一举!真以为朕同他那个哥哥一般?

    【而苏辙也在哥哥死后闭门谢客,再也不问朝中之事。没过几年也去世了。】

    【当然了,这个皇帝自然不是我们今天盘的仁宗皇帝,而是他的任皇帝宋神宗。】

    【苏辙时时刻刻记着哥哥对他说过的话:“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此等兄弟,实在是让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