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9章(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卖儿鬻女不仅仅是苏浙这四个地方的事,全国都在卖,就是这些地方卖去的更容易场所罢了,因为当时的人追捧瓜脸鹅脸细眉细的江南女,不喜北方那五官立眉大大脸盘

    “当时江南地区的小地主和大地主,以及工商业主的生活可能确实还过得去,但是普通百姓平民就不一定了。”

是了】

    【那是他发源地,人家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都在,可不是要给优待吗?】

    【那南京扬州那些地方也很富足啊!怎么就不用?】

    “不过这些地区确实不经常发生逃荒,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女的劳动价值。”

    “其实明朝的赋税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两税法的模式,分为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征收田赋,男在十六岁到六十岁之间都要行服役。”

    “皇帝知宦官肯定会贪,但是他们贪了,收上来的也更多,而且宦官本没有孙,自己好享受,只要贪了就会显摆来,不想用他们呢,抄家的时候完全没什么助力,不仅文臣武将叫好,其他想要替他们的宦官也比比皆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同时,明朝赋税负担不均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而对于皇帝们来说,江南地区因为生活富足、存粮较多,而且人们不仅仅依靠地生存,发生民逃荒的概率很小,所以即使发生天灾,江南地区被免税的概率也是最小的。”

    “很多人可能还会疑惑,都说上有天堂,有苏杭,苏杭地区文风盛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有生产力剩余,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了整受教育程度,为什么还说他们赋税重呢?”

    “苏浙一地,纺织业格外发达,女成为家经济支的比比皆是。”

    “其实两税法经过差不多一千年的时间,已经不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呢,所以在明朝中后期,税收方面的弊病非常多,皇帝甚至采用宦官去坐镇监各地税收。”

    【而且秦淮河那些女孩不也是被卖去的?】

    “就是因为夏秋税其实是定额税收,当地如果发生天灾,只有皇帝免税,才能不税。”

    【当时的人要是过得好,扬州瘦是怎么来的,人家就想要卖女儿吗?】

    “朱元璋驾崩之后,建文帝和永乐帝都屡次给江浙苏松四地降低税赋,但是整个大明,这四地的税赋压力依然是于其他所有地区。”

    看着弹幕上那些话语,伍华明智地没有过多探讨这个话题,只是借着大家都偏题了的机会,直接开始了民商事的容。

    “但同时,明朝也采用了他们认为元朝比较好的方面,就是对于和田地的理,有隐和隐田的,一旦发现,都要作为刑事犯罪行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