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4章(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到了这一步,大明也无法扼住朱允炆的步伐,不过想想也是,站在他的角度,他要是认输了,就只能一死,怎么可能停止呢?无论如何都要打去。

    大明的第二位皇帝朱允文在位的这几年,只顾着和朱棣开战,本没有任何的建树。

    天上画幕这样一说,朱元璋似笑非笑地望着朱棣,“老四,你倒会自欺欺人的。”

    “大势已去!”朱元璋淡淡

    后世人文人大肆宣扬朱允炆的“仁善”真是何其讽刺,仁在哪里,善在哪里!真该问问我们这老百姓他们同不同意这个观

    而这所谓的大明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燕王朱棣是不认可的,他一直觉得他的皇位是从他老爹的手里继承的,朱允文本不能称之为帝。当然这是燕王朱棣本人的小心思啦!】

    贤,到底什么是贤?每个人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

    只是苦了当时的老百姓,这场靖难之役,朱允文压榨来的人力、力、财力等等都是从百姓的手中挤来的。

    由于朱棣的陆地野战能力确实很,朱允炆直接放弃了泰州、扬州这两个重镇的军事防御,转而将都城的安全压在了江上,所以燕军基本没什么损失就拿了这两座重镇。

    谁都明白,这个时候,建文朝廷早就基不稳了,失去了民心,无怪乎这一个个的重镇就这么投降了,实在是朱允文对上朱棣,基本上就没有赢过。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为什么说没什么损失就拿了这两座重镇呢,因为扬州的卫指挥开城投降,虽然这中间扬州有人反对投降,甚至将卫指挥王礼抓了起来,好在后来王礼的弟弟和他的亲卫救了王礼,甚至将反对投降的人抓了起来。

    这一场战役在各个方面上的消耗,都远远大于后来朱棣对蒙古的战争消耗。

    王礼将燕王朱棣迎了来,朱棣立刻将他升为都指挥,而王礼不负朱棣的信任带人前去劝降泰州、邮、南通,这些城市也迅速投降了。】

    算了,主播我不狂输个人喜好了,再说回来,建文帝朱允炆见淮河这条防线虽然废了,但是还有江这一条啊,他依然抱着侥幸,希望这条防线能够阻挡朱棣的南

    朱棣闻言,也理直气壮:“一个,啥也没为大明,反而让大明,本就不堪为君。”

民起义了。

    朱元璋倒也没说什么,在他看来,也确实是这个样,当初,他到底为什么会属意朱允炆继承皇位呢?究其本,他本不敢以贤立君,不敢打破这一直延续来的“嫡继承制”,生怕给大明开了这个之后,后辈为因为“贤”字争得手足相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