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章(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宋黎了解他这个师弟的心,心叹息,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劝:“大环境如此,我们也是随波逐罢了,何必独树一帜为难自己。”

    听到他的话,公良轲神复杂地抬,望向正当中那一块张贴了命题的竖板,静了半晌,才喃喃:“如何不能参透?”

    公良轲的眉心几乎拧成了一个川字,抿着,似愤慨,又似无奈。

    楚在历史上不过昙一现,政权没有传过几代,很快就分崩离析,独立成了数个小国,后来才有晋越从争斗中诞生,不断吞并扩张,逐渐发展到隔江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

    “……”

    见公良轲还是不说话,他有心想缓和气氛,于是重新看向楼,笑着转移话题:“说起来,这场文会的题目倒是取得讨巧,只有单独一个‘楚’字,就不知这些举能否参透命题人的意了……”

    至于旧楚何以覆灭,史书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一说是天降灾异,百姓数年颗粒无收,被迫将屠刀挥向同族,另一说则是旧楚国主残暴无,鱼百姓,致使生民愤然揭竿起义。

    传闻数百年以前,晋越并不像现今这般划江而治,南北相连合一,是为一国,国名称楚。

    见公良轲面不赞同之,他透过雅间的窗,隔空一楼被人群簇拥在正中央,神态倨傲的锦衣男,与他介绍:“那个站在中间的,是云中节度使张大人的,也是民间猜测的状元郎不二人选。”

    楚都一名,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所由来。

    时隔多年,再次听闻这个名字,饶是宋黎也有几分慨然。

    “你年纪轻轻就在翰林院,上还有老师帮衬着,若能活得糊涂些,仕途就能走得比大多数人都顺了。”

    “我娘过去的手帕了张家,听她说,光是这次会试,张家上就没少向魏王府表心意。”说着,他伸掌,隐晦地比了个数,又,“你说,寻常人家的弟再寒窗苦读几十年,能赶得上他吗?”

    “倒不是说板正些不好,只是有的时候,反倒是会钻营才有的机会。”

    《楚都赋》。

    他早知朝廷的现状,只是苦于无能为力,沉默许久,也答不上来一个字。

    “我看过他先前的文章,确有些实打实的本事。但要说才学,泱泱北晋,能胜过他的大有人在——那他何以受追捧呢?”宋黎摇说,“不过是生在名门,张大人过去又与邱阁老共事过,二人私甚笃。”



    “当年萧王一首《楚都赋》天皆知,整个上京的文人争相传阅,这才过去几个秋,众人就都忘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