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4节(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老十三一直就圈在玉的手心里,玉若是起了歹心,想死老十三,也不是完全办不到的事儿。

    可问题是,以老四的见识,丰台大营的锐八旗兵,乃是必争之地。

    没了老十三去控制丰台大营,老四肯定还会暗中派遣他人。

    与其瞎猜老四可能派的暗是谁,还不如暗中监视,一直待在明的老十三呢。

    玉本是状元郎,就算文采一般,拟旨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哪怕康熙再信玉,也从未让玉拟过任何一旨意。

    而且,旨意拟好之后,康熙特意把老四找了来,让老四亲自去圈禁之地颁旨,放老十三来。

    帝王心术,重在权力的平衡也!

    不过,就在玉即将京的前一天,康熙临时决定,命散秩大臣博启为钦差副使,跟着玉一起南查案。

    散秩大臣博启,德妃的亲弟弟,老四的亲舅舅。

    但是,博启却很不喜老四的刻薄寡恩,乃是定的十四爷党。

    玉得知了消息之后,和周荃相视一笑。一定是有人在御前说了话,成功的勾起了老皇帝的疑心病。

    实际上,周荃已经料定了,必有这么一

    其中逻辑,说起来很复杂,简而言之,就是老皇帝多半是听了老十四的话,觉得他和老四毕竟是亲兄弟,博启又是亲舅舅,胳膊肘再往外拐,终究也有限吧?

    玉却是比谁都清楚,老四和老十四之间的亲兄弟相残,大戏即将开场。

    今年的晚些时候,老八派人送给康熙的两只海东青,究竟是怎么死的?

    老十四的嫌疑,其实是最大的。

    (ps:写的很用心了,求赏几张月票吧。)

    指东打西

    朝廷明发上谕,命玉为正钦差,博启为副钦差,赴湖广查办藩库火耗亏空之事。

    清初时期的散秩大臣,并不是虚职,而是里侍卫的实职官员。其权力和地位,低于领侍卫大臣和大臣,于一等侍卫。

    侍卫,上三旗的领侍卫大臣,每旗各两名,共六名。大臣,每旗各六名,共十八名。

    散秩大臣,就没有定额的限制了,只要皇帝乐意,随时随地可以增减。

    只是,博启的散秩大臣,就有些尴尬了。因为,他虽是从二品武将,却仅三品官的俸禄,而且无爵。

    玉左侍郎的份,充任钦差大臣,照例应坐八抬大轿。

    博启呢,他其实也很想坐轿。只是,朝廷有规矩,文臣坐轿,武将骑

    这且罢了。

    等了京城之后,玉照规制,摆开了全二等侯爵的仪仗。

    这一,落在大队伍后的博启,仅仅从气派上,就被彻底的压制了去,随即坐实了跟班的角

    为了掩人耳目,明发的上谕里边,没有老十三什么事。

    不过,老十三就盘坐在玉的候爵车里边。

    玉饮了茶,叹息:“在家千日好,门万事难呐。”一副舍不得京城世界的模样。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