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8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玉的兵,都是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英勇战士。

    “东翁,掘堤淹民,乃罪大恶极也,绝对不能轻饶了。”周荃虽然被革去了功名,且几代人再不许参加科举,但是,怀天黎民百姓的志向依旧不减。

    喜说大话的博启,让河南的地方官们,产生了一个丽的误会:玉钦差不方便收东西,便让博启面代收。

    (ps:家中忽然来客,更晚了,凌晨还有更。)

    玉微微一笑,老十三的对比,其实很没理。

    要知,玉可是旗人圈里的级大贵族,他竟然如此的悲天悯人,钱氏还真不敢相信。

    钱氏真敢闹大了,不仅李家药,她的娘家肯定也要跟着一起陪葬。

    老十三,负责训练民。

    今上驾前的第一大红人,万万得罪不起,都好生伺候着!

    “唉,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歪歪扭扭的,成何统?”老十三慨万千的声叹息。

攻的主力,是混编的四十多人的勇士队伍。

    调虎离山

    心思缜密的周荃,见玉把钱氏留在了书房里当差,他不仅不担心密,反而如释重负。

    不仅惹不起,更躲不开!

    好好的状元公之嫡媳,陡然变成了低贱的婢,钱氏肯定不服。

    说起来也有意思的,老十三带来的人,个个武艺超群。刀枪,他们耍的令人

    “近年来,皇上施政愈加的宽仁,我若不帮老四,恐怕,他难以一次收拾了这么多的黑心官员。”玉猛一拍桌面,恨声,“抄家剥,犹恨太轻!”

    于是,短短的几天工夫,博启不仅捞了个钵满盆满,还收了好几个绝

    玉的书房婢,无论怎么调其重要,都不过分。

    “啪。”周荃抖开手里的折扇,频频,“据十三爷掌握的消息,黄河垮堤的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河南布政使依唐阿。这位依藩台,乃是九爷的门人。唉,亲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呐。”

    没办法,谁叫玉上的光环,实在太过耀呢?权势,也太大了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钱氏的陡然一僵,偷看了看义愤填膺的玉,心里不可抑制的起了好奇心。

    老十三手死士们,和玉的兵,站到了一块之后,还没开始行比较,他们就已经输得无完肤了。

    从省城开封,赶过来的河南官员们,见博启有宴必赴,有请必到,不由暗暗松了一气。

    和老十三想象的不同,玉并未搭理河南省的官员们,只是,派博启去和本地官员们,行联络。

    而玉的人,清一的,带刺刀的燧发步枪,腰间挂着手枪,神气威武之极。

    同样都是钦差,玉的分量,在河南官员们的心目中,有着与众不同的沉重分量。

    玉端起茶盏,轻声一叹,说:“就冲掘堤淹了这么多百姓,我也不可能支持老十四。”

    岂能相提并论?

    只是惧怕于玉的滔天权势,钱氏敢怒不敢言罢了。

    凡事,就怕比较。

    博启的份,也非同小可,他是德妃的亲弟弟,老十四的亲舅舅。

    这是河南巡抚李锡,再三告诫大家的原话。

    为钦差的玉,则借着职务之便,拖住河南的地方官们。

    周荃已经认定了,隐藏在依唐阿背后的黑手,名义上是老九,实际上,是老十四。

    若是前明时期,就算玉阁首辅,钱氏也敢撕破脸的告御状。

    玉得知了消息后,笑着说:“大善,他捞得越狠,十三爷的大事就越容易成功。”

    接着,她又低,也不知再想些什么。

    然而,如今却是满洲旗人的天,狗皇帝的胳膊肘,只可能往拐。

    老十三的手,全是私活,杂活的队伍,质类似于保镖。

    周荃注意到,原本立于书桌旁的钱氏,突然抬起了,看向玉

    更重要的是,钱氏的夫家和婆家,上都背负着原罪。

    另外,钱氏的曾祖父钱谦益,晚年力支持反清复明的小消息,早就在江南的士大夫圈传开了。

    大白话就是,钱氏无论怎么选择,都只能是顺昌逆亡,再无第三条路可走。

    玉和老十三,经过商议,各自有了分工。

    钱氏的公公李蟠,本就有大罪在,一直受到地方官的严加约束,他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政治风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