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9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藩司民政,诸凡钱粮等事,皆归依唐阿辖。

    玉也不想为难李锡,只是,李锡既是现任河南巡抚,就容不得他置事外。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个时代的开仓放粮,朝廷自有定制,而且得极严,必须请旨办理。

    朝廷不许地方官擅自开仓,主要是担心汉臣们,邀买民间的人心。

    说假话吧,又怕玉动真格的,要清查赈灾的资。

    李锡,虽有皇帝撑腰,又哪敢冒然得罪了异常庞大的八爷党?

    承平时期,不丰收还是欠收,大地主们其实很难兼并到良田。

    救命粮已经完了,即使是小地主,也是一夜之间,变成了穷鬼浪汉。

    康熙晚年,尤其是二废太之后,朝臣们大多依附于诸位皇阿哥,结成了若庞大的势力。

    此时的李锡,就仿佛是掉了风箱里的老鼠一般,退维谷!

    “城中的饥民过万,是不是该开仓放粮了?”玉也不想为难李锡,便笑提醒了李锡。

    反之,全是敌人。

    谁敢擅自开仓放粮,擎等着挨锤吧。

    因为,家家都有挨饿的朴素经验,地窖里始终藏着救命粮。

    实际上,据李锡所知的况,藩司依唐阿和臬司常季逊,皆有重大的毁堤嫌疑。

    这个时候,正是搞土地兼并的大发财季节!

    李锡犹豫了片刻,迟疑的说:“朝廷的旨意尚未接到,可否再缓几日?”他这话照理说,也站得住脚。

    很好,玉要的就是这个态度。

    “呃……”依唐阿眨着双,脑有些发蒙,没听明白玉的意思。

    但是,大洪冲毁了家园之后,况就迥然不同了。

    玉借粮,不过是个幌罢了,目的是想拖住河南全省的官。

    小农社会的一省巡抚,只要抓好了税赋的,极易混日

    但是,到昨天为止,粥棚也快维持不住了。

    和平时期的封疆大吏们,他们的办差能力犹在其次,心是朝里的靠山必须要

    此前,玉没提开仓的事,那是因为,县城里的大人家们,害怕民趁机作,在城里开了几十座粥棚。

    玉是旗臣,又是查桉的钦差,他提借粮,朝廷一直都是鼓励和默许的。

    李锡两面为难,忽然灵机一动,扭问依唐阿:“依藩台,你看如何?”

    因为,借着洪的大灾之时,藩台依唐阿故意拖延了赈灾粮的运输,目的就是想贱买灾民手里的良田。

    不表态的,也是敌人,因为他们选择了沉默,就是同合污。

    “李中丞,赈济灾民的钱粮,可曾齐备?”玉很有斗争经验,先从他可以手的赈灾说起,想试探一李锡的态度。

    说真话吧,会得罪了老八!

    因李锡的祖上和刘塔,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这便是原罪的污了。

    在大清,粮仓分为常平仓和省、府、县库。

    对于依唐阿和常季逊的所作所为,李锡一向是抱着和光同尘的想法,睁一闭一的装糊涂。

    所以,李锡家里的祖训就是慎独二字,他也没敢参与夺嫡之争。

    等的就是这个不成二字,玉脸,厉声:“依藩司,为何不成?”

    “不成,若无朝旨,谁敢动常平仓?”依唐阿拒绝的异常决,丝毫余地也不留

    玉其实是故意的。

    只是,李锡畏惧于八爷党的雄厚实力,不敢手过问罢了。

    李锡被住了肺气,只得拱手:“回玉爵,在已经严令各州府,筹集了近百万石粮,正在源源不断的运来途中。”

    依唐阿扬起,不驯的说:“常平仓,无旨不能轻动。”

    如今,鉴别敌友的方法,简单明了。凡是支持玉严惩掘堤凶手的河南官员,都是朋友。

    迷惑的就是你

    实际上,本朝以来,钦差官防借粮的事儿,时有发生,不足为奇。

    李锡瞥了凶光的依唐阿,又瞅了瞅一直垂不语的常季逊,他甚觉为难。

    “这个……”李锡心里一寒,他若是答应借了,岂不是要与八爷党为敌了?

    玉抓住他的话柄,沉声:“本钦差说过是常平仓么?”

    不迫一李锡,谁知,他是敌是友?

    不过,不参与夺嫡,并不意味着,李锡对于错综复杂的朝中派系势力,一无所知。

都被分割了去。

    毕竟,李锡是大权在握的一省巡抚,能取得他的中立态度,可以减少许多麻烦事儿。

    只是,玉想听的不是这个,便说:“那这么着,我钦差的公札,暂借一万石粮,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