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章 火药桶(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拖至1917年发生,那时俄法两国完成新的扩军计划,实力对比会起变化。6月间德国完成了基尔运河的加宽工程,使新造的“无畏舰”能从北海通过运河直接驶波罗的海。

    德皇在收到来信后,立即表示奥匈帝国“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国作为一个盟国和友为它的后盾”。“德国全力支持”奥匈对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并且认为:“如果我们放过这次如此有利的机会,将是可惜的”。

    本质上,英国是最渴望战争的,柏林—格达铁路于建设之中。这个野心的2b计划及到英国的利益,也让英德同盟在1904年彻底产。一旦这项计划完成,不仅会损失英国在中东的利益,更会对他们大西洋的海权产生威胁。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了颓势,门罗主义将他们赶洲,布尔战争又令他们元气大伤。

    7月15日,英国向德国,奥匈宣战。

    7月6日,尔维亚拒绝了奥匈的通碟,奥匈对尔维亚宣战。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战争最大的推手还是英国,这个数百年的祸之源。

    俄法在两国会谈公报中以及在公开的外场合,都一再调两国“珍贵的友谊”,大肆渲染“亲如兄弟的海陆军力量”,并互相表示要“忠诚不懈地与它的盟合作”。

    德国人四十八小时的通碟期限过后,7月9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同时俄国向德国,奥匈宣战。

    老皇帝喃喃地说:“1914年我们不能再回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法国行了战争动员,虽然法国人宣称他们只会待在国境线上。可对于德国来说,理由已经足够了。7月13日,德国,奥匈向法国宣战。

    7月7日,奥匈开始炮击贝尔格莱德,俄国颁布了总动员令。华沙军区和韦尔那军区开始了军事活动,其他军区也了戒备状态。

    黑手党目德米特里维奇是尔维亚陆军,首相帕希奇事先就已经知了刺杀,而且帕希奇在刺杀发生后问俄国战争苏霍姆利诺夫要求武支援。

    协约国方面也蠢蠢动。

    战争对于每个国家都是必然的选择。正如一堆火药,如果没有了火柴,还会有打火机将它燃。

    7月14日,德国大军开了比利时。英国以保证比利时独立为借,向德国发撤军通碟。德国拒绝了。

    英国已经好战争准备,并且认为迟打不如早打,再拖延去,将对自己不利。因为英国看到德国的生产能力比自己大,在海军造舰竞赛中将会很快赶上来,希望在1914年仍保持海军优势的,通过战争击败危险的竞争对手。不过在萨拉窝事件后,英国开始并没有参战的意向,因为它既担心德国悬崖勒,又怕承担首先发动战争的责任。英国在暗中极力怂恿法俄对德奥作战,并保证给予支持,这就给法俄两国壮了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