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三章 李父投卷(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ps:还有一更。。

    员外郎不再理他了,摇摇往官衙走去。

    人倒了,手里的纸还举着,生怕沾了尘土,看着员外郎远去的背影,李正的喊声带着哭腔。

城门甬

    “你看一么,我家娃有本事的,看一么……”

    他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活着的三四十年里一直为生存挣扎着,连安城的次数都屈指可数,然而此时此刻,他只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官衙门站着兵丁,李正离大门老远站着,来回踱步踌躇。

    迎面一辆车在官衙前停,里面走一位穿着六品绿官服的员外郎。

    看着李正糊涂的样,员外郎不由苦笑:“令郎连科举都未参加,投行卷有何用?这位乡亲,回去吧,叫令郎多读书,日后考取了举人功名,再来安便是。”

    官衙前不停有行人来往,人人皆向他投去好奇的目光。

    员外郎愈发意外,问:“令郎是今科举?参加过今年闱科举么?”

    李正问郭驽的时候,郭驽本没想到李正会这等事,解释的时候也只是糊几句,一带而过。

    员外郎有意外,不过态度还是很和蔼的,挥挥手令军士将李正扶起,:“这位乡亲,若是告状,可去县衙,此是吏大堂,不百姓状事。”

    “科举……”李正直了,郭驽的那番话他本没听懂,所谓投行卷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参加科举,时大唐科举采用的是不糊名考卷,为了增加录取士的成功率,于是举们纷纷把自己生平最得意之作拿来,投权贵或官府,或是在安城大肆宣扬自己的作品,达到扬名立万的目的,考官在阅卷取士时自然会将这些考场外的因素加评分的标准里。

    再说,投行卷也是有规矩的,不是见着一个穿官服的人就能投,要考虑对方的份,官职,地位,投到哪位府上,他就是这位权贵门的党系,从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可是关乎前程命的选择。

    李正犹豫片刻,咬牙走上前,离那位员外郎尚距数丈时,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双手举起李素的那首诗。

    一路打听一路问,李正终于走到位于朱雀大街的吏官衙。

    李正摇摇:“不告状咧,给我家娃投行卷,问过村里先生了,说吏这事。”

    李正急得老脸通红,也不面前的是六品大官,执拗地:“你看一么,看一么,我家娃写的诗好滴很,将来他要当大官的,我娃是有本事的,你看一么……”

    李正大急,连忙快步跟上,却被值卫官衙的军士拦,两名军士一左一右架住他的胳膊,把他往外一推,李正踉跄几步,仰面倒在地上。

    李正坐在地上,怔怔看着手里的诗,一辈过泪的他此刻却潸然泪,哽咽:“我家的娃真是有本事的,这是他写的诗,学堂的先生都说写得好,他真是有本事的,以后会有大好前程的,你们咋不看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