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百九十二章 前忧后患(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靺鞨”便是一千多年后的满清,华夏文明数千年,这个落也存在了数千年,只是数千年里名称各不相同,商周之时它们名叫“肃慎”,秋战国时它们名叫“挹娄”,南北朝时名叫“勿吉”,直至隋朝时改名叫“靺鞨”,当然,后面它们还会改名,包括“渤海”,“女真”“女直”,直到最后的“满洲”。

有余力集结更多的军队?”

    李素睁大了睛:“所以,陛信了?”

    达垂又看了一地图,良久,神苦涩地:“虽说有些不敢置信,但老夫不得不说,正所言确有可能,泉盖苏文可不是昏庸无能之辈,咱们大军已打到他的国,又克了辽东城,吞惠真十万兵,老夫若是他,必然不会坐以待毙,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想办法度此危难,而最近且最方便的办法便是向靺鞨借兵……”

    “什么忧患?”

    “这次东征之前,三省六便了充分的准备,句丽周边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陛甚至亲笔给粟末靺鞨的首领写了一谕旨,严令东征之时粟末靺鞨不准与句丽来往,并赐其羊万,允其牧场往西扩张五百里,粟末靺鞨的首领也答应了。”

    李素眉越皱越:“我只是有想不通,东征这么大的事,陛究竟有什么底气对靺鞨其如此不在乎?甚至在我明了泉盖苏文可能会向靺鞨借兵南之后,陛还是未曾放在心上,难他真以为靺鞨落不足以为敌吗?”

    “靺鞨”这个名字有些绕,一千多年后的后人或许对它并不熟悉,不过如果换个名字,想必人人皆知。

    程咬金和达一惊,达急忙站起,从案几上取过一张羊地图,程咬金凑了过来,二位老将盯着地图上的北方,注视扶余城北的靺鞨落地形,越看越觉得惊心,良久,二人抬起,看着李素。

    李素叹:“程伯伯或许不太了解句丽这个国家,这个国家数百年来的历史简直就是一平民的血泪史,常年忧外患和战争云之中,这个国家的百姓被得骁勇善战,残忍好斗,他们……是天生的战士,泉盖苏文若真想集结新的大军对咱们反扑,绝对有能力在短时间征召平民为军,那些平民拿起锄是农,拿起兵便是士卒,几乎不必怎么练,他们便能直接投用于战场,更何况,不止是句丽国的平民,咱们还有更的忧患……”

    程咬金接着:“靺鞨落说的其实不是一个落,而是由七个落组成,所以被称为‘靺鞨七’,而且他们的并不团结,自北魏开始他们的便因牧场和牲畜而常年争斗,贞观二年靺鞨七最后一位统一的首领阿固郎去世后,靺鞨七便一直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中,各各自为战,混不堪。来大唐安朝贺的落被称为‘粟末靺鞨’,这个落位于靺鞨南,与句丽接壤,泉盖苏文若是借兵,只能向这个落借,但是这个粟末靺鞨却早已向大唐称臣……”

    “正所言,似乎很有理,老啊,你我皆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从地形上看,若泉盖苏文真要借兵,恐怕不是不可能,如果真叫他借到兵了,靺鞨落领兵南,从北到安市城,只需区区数日可至,那时句丽援兵已到,而杨万也有十二万兵,我军可就陷两面夹击腹背受敌的态势了,老,咱们英明一世,不会在这一战里栽了跟吧?那可就乐大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达与程咬金对视一,随即达苦笑:“娃,背后莫妄论帝王心思,陛不是不在乎靺鞨,而是认为靺鞨不敢借兵给句丽,早在贞观四年,李靖平灭东突厥后,北方的大片草原大漠皆被我大唐王师横扫,只是北方艰苦,难以经营,我大唐灭了东突厥后不到一年便撤兵回,留北方大片的无主之地,那时的靺鞨七还只是在突厥人的羞辱和战争中苦苦求存的小落,突厥被灭,靺鞨趁势占领了北方大片的草原牧场,后来担心大唐对此不满,他们其中一个落的首领在贞观六年便亲自大唐安,向陛朝贺,请求陛将北方的牧场赐予他们,并许永世以大唐为宗的宏誓……”

    简单的说,靺鞨便是满清辫朝的先祖,而且奇妙的是

    李素看着二人,缓缓:“二位伯伯莫忘记了,在句丽国境的北方,还有大的靺鞨落,这个游牧民族的战力不比大唐和句丽稍差,甚至更为悍残忍,自隋朝以来,靺鞨与句丽便时有来往,与我大唐的关系却时敌时友,糊不明,如果泉盖苏文决定向靺鞨落借兵反扑大唐,很难说靺鞨落会怎样的选择,当初我向陛谏分兵之策,请陛遣一主帅领偏师北上攻占扶余城,其目的便是为了防范北方的靺鞨南,切断句丽与靺鞨之间的联系,可惜陛却未纳谏……”

    冗的解释之后,李素明悟之,接着神有些古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