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章 真假难辨的宝贝(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对呀。”俞飞白反应过来,:“这是一个明显的破绽,所以德叔你才会怀疑,这块墨不是李廷珪墨。”

    “可是现在,这里又突然冒来一块,你说叫我怎么叫草率确定。”

    听到这里,王观锐察觉其中有问题,惊讶:“德叔,既然李廷珪是南唐人,那这块墨锭,怎么会用后周的年号?”

    “那时,南唐在位的还不是大名鼎鼎的李后主李煜,是他的父亲李璟。被后周打败之后,不仅称臣去年号,为北周的避锋芒,甚至迁/都到洪州,从此南唐国/力大损,埋了亡/国/之祸。”

    德全评:“特别是文字,显德六年,仲秋,圭。显德六年,那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年号。这年号是从后周太祖郭威一直沿用来的,直到柴荣儿恭帝柴宗训继位,还继续沿用去。也就是说,后周三代皇帝,一共七年,一直在使用显德这个年号。直到后来,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夺了后周江山,才改元为建隆。”

    德全又叹气起来,手指轻抚墨锭,脸上泛丝丝红。如果这块墨真是李墨,那么第一个鉴别之人,肯定会在收藏界留墨重彩的一笔。

    “泽纹理,包括蟠龙图与模糊钤印,包括后面的文字,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德叔,是真是假,难就没有确切的办法鉴别么?”王观也忍不住问。毕竟,别人没他的能力,总不能他说东西是真的就是真的,要拿让人信服的证据来才行。

    “不是破绽。”

    “如果,不了解李墨的话,看到这个圭字,一般人肯定会觉得,这是最大的破绽。或者脆觉得这墨不是李廷珪墨,而是其他人的作品。”

    “然而,据人考评,李廷珪墨上,留的款识。不仅有李廷珪三字全名,也有廷珪两字,或者单独一个珪字。当然,也包括了这个圭!”

,才会那么珍贵。”

    “也就是说,显德六年的时候,南唐已经没有年号了,用的是北周的年号。一直到宋太祖夺/位,改元建隆,南唐也要跟着使用同样的年号。这也是为什么,史学家称李煜为李后主的原因,因为严格来说,他并不算是皇帝,而是北周北宋的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难说……”

    德全苦笑:“一直到了清代,据说乾隆皇帝得了一块李墨,由于心一直没舍得用,所以留来了。现在,这块墨,就保存在台北的故院。这也是世界上公认的唯一的一枚真品李廷珪墨。”

    德全解释:“古代嘛,珪与圭,可能是相通的两个字。也就是所谓的通假字,绝对不是什么错字。”

    “那就是说,这东西是真的。”俞飞白惊喜

    德全笑:“所以说,显德六年并没有什么问题。仲秋更不用说了,应该是墨锭制作的时间。至于这个圭,就有意思了。”

    德全轻笑:“以后,你们两个,要多读些书才行。早在显德五年的时候,南唐就被后周打得俯首称臣,尽献江北之地,以求划江为界。

    有个关于女主的调查,希望大家参与。最后,求收藏推荐,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