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3章 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千先生知错就改,德艺双馨,我们崇敬都来不及了,怎么敢有所轻视。”

    众人急忙摇,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他们说的都是由衷之言。

    不知什么原因,大家对于有才华的人,特别是那些名气很大,已经作古的人,向来是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心。

    “怎么可能……”

    名人的逸事,往往能够激发大家的好奇心。

    “或许,我要说的事,有些人可能已经猜测来了。”

    “张大千先生不是圣人,作为凡夫俗,他也有不慎过错,但他勇于改正。在以后的生涯中,他一直保持了人的品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任老娓娓说:“在聚会结束之后,大千先生回到家中。上就派人去买回来了一大篓河虾,统统倒在大盒中,仔细观察。并亲手将虾一个个抓起来仔细数节,才发现,虾果然都只有六节。”

    “呵呵,不关我的事。”

    纵观历朝历代,汉代的隐士、魏晋南北朝的贤士,隋唐时期的诗人,宋代的词人,明代的文人,晚清民国的名人。从古到今,都是一脉相承,了名的狂傲、放不羁,甚至是特立独行的典范。

    众人连忙看去,只见完整的图画上,不仅盖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的印章,而且还有这件事的题跋。

年轻的时候,竟然也有过这么一段不为人知的荒唐事。

    “任老,那你是不是该接着往说了。”与此同时,有人大胆:“大千先生作画的时候,白石先生拉住他的衣袖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王观也不例外,忍不住问:“任老,这件事,你是怎么知的,是张大千先生告诉你的吗?”

    “大千先生一听,低一看,才发现自己画的虾,不符合这样的标准。急中生智之,在画面上又添了些草与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一一遮掩了。”

    “可是,大千先生却是持己见,把这段往事写了序文之中。一是让世人知叶恭绰先生的尚品德,二是让世人知,不经一堑不一智的理。”

    “至此,大千先生对白石先生的观察微,佩服得五投地。之后,更是重新回到了徐悲鸿先生家里,把这幅图画索要回来,以便时常提醒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是山鸟,还是走兽虫鱼,都必须要有刻的观察会,并牢记在心,然后才能够动笔作画。”

    任老轻叹了,微笑:“白石先生拉住大千先生,是要提醒他,不论大虾小虾,只有六节,不能多画,但也不能少画的。”

    这时,冯老又开:“世人只知,张氏家族有三条家规。禁烟禁酒禁赌,初犯者先行劝告,再犯者赶家门。大家却是不知,这三条家规的由来。”

    几乎是在历史上的每个时期,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才华横溢,恃才傲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就在你的边,你肯定觉得不。但是,这人距离你很远,基本上遥不可及,本就不可能接得到。那么,大家就自然而然的,忽略了他的缺,把他的优无限扩大。

    说话之间,任老伸手,小心翼翼的把图画上,那些掩饰的纸片,轻轻的拿开。

    冯老叹声:“大千先生,不愧为一代宗师。连他自己本人,都不计较这些小节。我们这些后人,为什么要遮遮掩掩的。”

    顿时,众人集中注意力,侧耳聆听起来。

    最后,冯老总结:“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景仰。难说,大家会因为大千先生年少轻狂,犯一些错过,就瞧不起他吗?”

    “是我多虑了。”

    冯老笑:“如果,任兄不是有心,我怎么劝说,也是无济于事。”

    这时,任老想通了,轻笑:“多亏了冯老弟的醒。”

    冯老郑重说:“任兄,想必你也知。在大千先生晚年的时候,他为叶恭绰的书画集作序,要把自己年轻时的荒唐事公布于众。可是,大千先生边的人知了,纷纷劝说他。认为他盛名享誉中外,如果公开此事,岂不让天人知他的短。”

    毕竟,连董其昌这,品行不怎么样的人。他的字画,都受到世人的追捧,更加不用说张大千了。犯了过错,不仅知改正,而且能够坦诚的公布来,本无碍于张大千的名节,反而让人觉得他十分真实,心里更加的尊敬。

    当然,文字上,并没有透细节。如果不是任老讲述了这个秘密,就算大家看见画了,只是知齐白石与张大千联手作画的这段往事而已,恐怕也不清楚其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