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32章 香熏球蓝田玉(第三更求月票)(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时之间,店主巧如簧,把镶玉的戒指鼓成为天上少有,地上无双的稀世珍宝。

    店主低看了一,然后伸一个掌,面不改:“你真心想要的话,那我就便宜让给你好了,这个数就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王观淡淡笑:“如果说是纯手工雕琢或许还能够多值些钱,不过这枚戒指的镶玉戒面痕迹平,一看就知是用机械直接打磨抛光,再上层蜡油,才产生了这玻璃的质。”

    敲定镶玉戒指价格之后,王观再接再厉,把锈迹斑驳的熏球拿来,直接问:“老板,这东西你怎么卖?”

    “好说好说……”

    “蓝田玉……”

白肌肤,是唯一的一养颜玉………”

    王观轻笑,也知这是店主最后的底线。

    “玉料的钱,加上人工费,以及各转手运输费用……”

    “那就谢谢老板了。”

    这还叫不还价啊,一上来就是个威……

    所以直到现在,许多专家学者都在争论,古代的蓝田玉是不是如今的蓝田玉。但是不怎么说,蓝田产玉这是事实,而且蓝田玉的质地也算不错。质地细腻洁净,多玉,泽好,纹奇,最重要的是产量极大。

    “王大哥,你怎么看。”

    “玉肯定是玉了,不过是边角料而已,成本不会超过十块。”

    开价两百,扣除成本,也就是赚了一百多块钱而已。看起来有两三倍的利,但是对于古玩珠玉来说,简直就是蝇小利,没啥赚

    王观盘算了一,微笑:“估计老板你货的成本,肯定不会超过五十块,就是不知你这枚镶玉戒指在店里标价多少?”

    要说蓝田玉,那是古代的名玉,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然而,后来又有人认为书籍中记载的蓝田玉,实际上是和田玉。比如说明代天工开的作者宋应星,就在他的书中记录,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

    王观是明白人,知如果是唐代的东西,肯定不会是五十五百五千了,而是五万。然而熏球却是明代的东西,店主却说是唐代,分明在睁着睛说瞎话,想狠宰一刀。

    店主愣住了,呆呆的望着王观,好半响没有回过神来。

    “兄弟你是同行啊。”

    不要奇怪王观为什么了解那么多,他不懂,俞飞白通啊。在蜀都的时候,俞飞白没少给他讲述玉石的知识。

    王观对于蓝田玉的印象,最刻的就是产量大这。一般,产量大就意味着价格相对比较偏低,可以用价廉来形容。大家都知,所谓的价廉也是广告。价格低廉那是肯定的事,至于东西好不好,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看生意要泡汤,店主当然极力挽回,心里暗恨王观,表面上却要急声解释:“兄弟,话可不能这样说,这是品蓝田玉,质量有保证的。”

    不久之后,店主反应过来,上打量王观,琢磨着这人是不是上门砸场来了。

    店主心里嘀咕起来,伸手,然后伸手指:“这个数,就当是大家个朋友,以后有空多来帮衬。”

    旁边三人齐齐,很有默契的转观看其他东西。

    过了一会儿,贝叶轻声:“看起来好像不错。”

    “经过抛光打石蜡的东西,一般都是光彩夺目的。”王观淡笑:“不过在存放一段时间之后,这明亮光泽还在不在,那就很难说了。”

    特别是使用机械采石加工之后,生产了多多样的蓝田玉装饰品和工艺品。

    王观把镶玉戒指微微举起来,借着充足的光线观察起来。

    “怎么样?”

    “哦……”

    刘京本没有理会店主的聒噪,直接把镶玉戒指递给了王观,请他帮忙鉴定。

    王观笑:“我在瓷都帮人看铺,现在陪朋友到省城游玩。才参观了滕王阁经过这里的时候,看到店里的东西不错就来观赏一。镶玉戒指真的很好,我两个朋友也喜,老板您给个实价,要是合适的话,我们也不还价了,直接买来。”

    “这是唐代铜熏球,价格可不便宜啊。”

    当然,这些话无论是王观和贝叶,或者刘京、安浣都嗤之以鼻,全当成是耳边风,听听就算了。毕竟这枚镶玉戒指真的那么稀罕,店主怎么可能随便搁在一堆珠玉首饰之中。尤其是他们受广告荼毒,对于店主那些夸赞的词汇已经习以为常,本没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