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39章 传国玺(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没错。”

    周老提醒:“尽说蓝田与咸接近,秦始皇用蓝田玉雕刻玉玺也十分合理。然而,大家不要忘记了,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改成,而和氏璧却是所谓的荆山之璞。不荆山之璞是什么地方的玉石,但是肯定与蓝田玉有差别。”

定是传国玉玺是赝品?

    “错了。”

    说话之间,专家指着玉玺一角,欣然:“最重要的是,玉玺一角镶了黄金,这是西汉末年,王莽准备篡位,向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然大怒,用力把玉玺摔到地上,却让玉玺碎了一角。之后王莽叫人补上,就成为了金镶玉玺。”

    当然,这一切也是猜测。周老认定东西是赝品,其他人未必这样觉得,还有几分侥幸。要知传国玉玺的重要不言而喻,只要发现真正的传国玉玺,哪怕没有什么实质的好,大家也与有荣焉,所以轻易之间,不会那么容易死心的。

    说话之间,周老微叹:“不过在明史之中,却本没有朱棣找回传国玉玺的记载。不然的话,以他的格,恐怕早就得举世皆知了,不可能秘密收藏。”

    况且,伪造传国事况,在古代已经不罕见了。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王朝并立,几乎每个国家的皇帝都是人手一枚。

    王观看不过去了,直接提醒:“你不觉得印面太净了吗?”

    一瞬间,俞飞白才算是恍然大悟,只见印面净净,一印泥痕迹都没有,怎么看都像是新刻来的状况……

    周老的意思,大家也颇有几分明白。毕竟的黄金赑屃造像,不意外的话,应该是朱棣的手笔。那么这玉玺,也有可能是他的杰作。

    “什么破绽?”俞飞白等人自然十分关注。

    “绿如蓝,温而泽,这是蓝田玉的特征。”

    “为什么说是假的?”

    或许,古代金镶玉工艺的兴盛,就是来源于此。毕竟连传国玺都是金镶玉,全国百姓肯定跟风,然后就盛行起来。

    “之后南北朝时期,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适时,俞飞白皱起了眉,小心翼翼把玉玺搁在桌面上,左顾右盼:“我怎么觉看起来很像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这个时候,周老摇:“单凭铭刻的文字,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况且,你们没有发觉吗,这枚玉玺的泽有异。”

    “啊!”

    旁边也有专家赞同:“其方圆四寸,三寸六分,上纽五螭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

    专家侃侃而谈,喜不自胜:“这些文字十分清晰,都在与之对应的地方……”

    见此形,钱老也开了,微笑:“实际上这枚玉玺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破绽,只不过被你们忽略了而已。”

    然而,不知于什么考虑,朱棣伪造传国玉玺之后,最终没有拿来。可能是被心腹大臣劝阻了,又或者自心里的骄傲,让他不想虚作假。反正这枚玉玺就秘密地藏在赑屃嘴中,此时此刻才算是重见天日。

    “问题是,这些细节在文史上记载得很清楚,不仅我们知,古人也一清二楚啊。”

    “有什么不对劲?”俞飞白莫名其妙:“难是鸟虫篆刻得不对?”

    此时,专家把俞飞白挤到一边,然后拿放大镜仔细打量,瞬间就发现了况,更加欣鼓舞:“要知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然后立即让人在传国玺肩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明自己不是篡汉。”

    俞飞白等人连忙细看,只见玉玺的泽温,却有几分偏向于蓝

    “再说了,传国玉玺在元顺帝北逃携至漠北后,就落不明。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遣徐达率军漠北,穷追猛打残元势力,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索取传国玉玺,然而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之后明成祖朱棣登基,更是屡征大漠,甚至最终驾崩在征大漠的途中。估计不仅是好大喜功,恐怕也有追回传国玉玺,以证明自己帝位合法的因素。”

    “另外还有刻字。”

    “现在还没看来?”钱老轻笑:“果然,你们呀,就只看见受命于天,即寿永昌,难不觉得印文不对劲吗?”

    大家都应该清楚,朱棣是在自己的侄建文帝手中夺了江山。哪怕江山稳固,但是由于得位不正,多少也有几分心病,非常在意正统、合法。屡征大漠不果,起了伪造传国玉玺的念,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