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周赫煊应
。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呵呵。”周赫煊笑了笑,不置可否。
张宗昌能叫郭松龄爸爸,自然也能叫日本人爸爸。一旦中日开战,不知有多少人
奉
违,更不知
有多少人当汉
。
“我再考虑考虑。”周赫煊敷衍,他可不想以后因稿费问题跟人打官司。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
见周赫煊不表态,李小峰继续说:“我们北新书局,专门
版发行
步刊
。周先生的《大国崛起》,于国家民族都大有裨益,我们一定竭力推广,让更多中国人读到此书!至于版税,可以
25来算,你可如何?”
这是没办法的事,实力悬殊摆在那里,就算张作霖活着,这仗打起来也悬乎。奉军是没办法单独对抗日本的,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又毫无准备,
本帮不上忙。
北新书局在历史上可是多灾多难啊,今年张作霖京,北新书局因发行《语丝》杂志被查封,不得不转到上海去重开;1931年,又因经营销售共党地
书店
版
被国党查封;1933年,再因
版
涉及宗教民族问题被查封。
李小峰还想劝说,突然敲门声再响。
李小峰坐寒暄了几句,很快说明来意:“周先生的《大国崛起》已经连载完毕,不知可否找到书局结集
版?”
他是知李小峰的,也对北新书局很熟悉。
说的?爸爸!”
李小峰几年前才从北大毕业,是鲁迅的学生,北新书局最初也是北大新社的简称。
“砰砰砰!”
“原来是李先生,请坐。”周赫煊笑着迎接。
周赫煊之所以如此清楚,主要还是源于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只打了两次官司,其中一次就是和学生李小峰对薄公堂,起因是北新书局拖欠大量版税,而且在印数上手脚渔利。
李小峰此人,最开始属于步青年,后来就慢慢转变为资本家。当然,也是个思想先
的资本家,否则就不会帮我党卖地
刊
了。
“暂时还没有。”周赫煊笑。
李小峰脸有些难看,北新书局虽然发展很快,但也不能跟商务印书馆比啊。
好嘛,又来一个,而且都是从上海那边跑来的。
李小峰立即开始自卖自夸:“我们北新书局的影响力很大,刘半农先生的《扬鞭集》、《瓦釜集》,冰心女士的《》,许钦文先生的《故乡》,包括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都是我们在
版。《大国崛起》如果教给北新书局运作,绝对能在短期
卖遍大江南北。”
房门推开后,来个
镜的中年人,他笑着自我介绍:“周先生好,我是商务印书馆秦裕民。”
一个青年推门而,自我介绍
:“周先生好,鄙人北新书局李小峰。”
“请。”周赫煊
。
两人聊了一阵中日关系,俱都意兴阑珊。
看来《大国崛起》真的很受瞩目,连续两个上海的版界人士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