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89【清华讲课】(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周赫煊指指台的梁启超:“梁任公先生,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人之生命极短,人类社会之生命极,社会常为螺旋形的向上发展。他认为历史和社会是连续变化发展的,调历史的总、连续和因果,我很赞同这个观。但是,我认为还不够!”

    “这是军事方面,再来说外。中国毫无外可言,只能是列瓜分的对象。而日本呢,国、英国、德国和法国,都支持日本发动战争,中国在外于孤立状态。”

    周赫煊先是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日本当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得的结论是日本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实行“征韩侵华”政策。而中国忧外患,一步步沦为半民地,朝鲜是中国最后一块遮羞布,当时的统治者又不大看得起日本,自然要力图维护我大清的尊严。

不同,我们姑且称之为现代史学。”

    “我认为历史研究,必须包几个方面。”周赫煊在黑板上分别写“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外”、“文化”和“个人”。

    周赫煊正待继续讲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台已经爆发烈的掌声。他等掌声结束才继续说:“战争的结果大家都知了,我不再复述。现在来说它的影响,战争中国虽然输了,但国人却在思想文化上彻底觉醒,许多改良派人士逐渐转为革命派……”

    他又在黑板上写“起因”、“过程”、“结果”和“影响”,说:“我们拿甲午中日战争来举例,它的起因是什么?这就要分析当时所的历史环境,还有中国和日本,甚至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个人等因素。战争为什么会打,为什么能打起来?先来说说日本方面……”

    台师生思索的神,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也过这方面研究,但却没有周赫煊讲得这么概括和全面。

    “为什么这些列会支持日本侵略中国,这就要从他们自的政治、经济发展说起……”

    “啪啪啪啪!”

    等周赫煊把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讲完,台师生已经听得目瞪呆。这一战对中国人来说太熟悉了,相关研究不计其数,但还真没哪个像周赫煊讲得如此透彻。

    台师生齐齐朝梁启超看去,梁启超摇苦笑,周赫煊是他请来讲课的,结果一上台就把他当靶竖起来。

    周赫煊又说:“至于单独的历史事件分析,我认为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周赫煊在黑板上写“现代史学”四个大字,台师生立即安静重视起来。因为这史学研究,在西方都没有形成完成规范的理论,还在逐步探索当中。

    他继续说:“这里的历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事件。而政治、经济、文化,是历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三个因素,他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历史事件。历史并非孤立的,所以外和民族也得研究。至于个人,就是历史人的影响,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历史人的行为活动,很多是偶然的,但其影响却非常远。”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说完战争起因,周赫煊又讲战争过程,两国的外、两国的制度、两国的经济、两国的军事力量等等对比,包括慈禧修院也在其中:“中国输掉战争是必然的。在战前,中日两国经历了20年的军备竞赛,中国的海军策略是以防御为主,而日本则是攻型海军。1889年国海军报告中,认为中国海军居亚洲对此沾沾自喜,认为渤海门不可动摇,日本海军力量不足,最大限度的增加海军军费,斥资建造了三艘径大、航速快的军舰。在随后的几年,中国海军停步不前,而日本还在加快海军发展速度。结果此消彼,到战争爆发前,日本从军舰数量上已经超越中国,军舰的许多能也超过中国,整实力其实已经超越中国海军,位列亚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