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报馆。
胡政之苦笑着走到周赫煊办公室里,扔一张公函说:“又被罚款了,五百大洋,
次该罚一千了吧。”
“因为什么?”周赫煊问。
胡政之:“还不是报
南方政府收回汉
和九江的英租界。不仅罚款,还让我们登报纠正错误。”
北伐战争让英国在江中
游
域损失惨重,所以英国人开始胡作非为,惹来滔天民怨,上月初汉
还爆发了反英怒
。南方革命政府顺势收回汉
、九江的英租界,这无疑是晚清以来的重大外
胜利。
《大公报》自然要报此事,但却惹来张作霖不满。
民国初年的新闻法规,主要依据袁世凯颁布的《报纸条例》(即《版法》)。其中第十条规定了禁载事项,前三项为:一,淆
政
者;二,妨害治安者;三,败坏风俗者。
这三条禁止刊载的容,实在太过宽泛笼统。只要当权者有心,随随便便就能扣帽
,轻则罚款,重则查封。
就拿《大公报》这次报收回英租界来说,因为害怕得罪张作霖,特意在南方国民政府前面加了个“伪”字。结果因为肯定了革命政府举措,在舆论立场上有问题,还是被认定为“涉嫌扰
政
”。
加之罪,何患无辞?
幸好有张学良在后面撑腰,新闻审查门没有严厉追究,只是罚款而已。
事实上在黎元洪当大总统的时候,新闻审查一度变得很宽松,引用了西方国家的“追惩制”。可惜“追惩制”存在时间很短,段祺瑞一上台,又重新恢复袁世凯的《版法》,还颁布了更加苛刻的《报纸法》。
张作霖当权后,又推行一系列补充条例,对新闻版行业
行
限制。如今在南方办报纸很舒服,在北方则步履维艰,仿佛是
着镣铐
舞。
“罚钱就罚钱吧,只要不被查封就好。”周赫煊倒是看得开。
胡政之叹息说:“我就怕哪天少帅的面也不
用了。你看现在北方的报纸,除了咱们《大公报》,还有谁敢报
南方政府的正面新闻?”
周赫煊调
:“言辞可以委婉些,但该报
还是要报
。不党、不私、不卖、不盲,这八个字千万不能丢。”
“哈哈哈,固我所愿也。”胡政之大笑。
《大公报》的八字方针,确实赢得了北方知识分的尊重。特别是如今万
齐喑,北方其他报纸很难看到南方的真实新闻,这就让《大公报》显得尤为可贵。
就在上个月,《大公报》日销量已经接近四万份,超过北平的《晨报》,仅次于天津的《新天津报》,成为北方数省第二大报。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