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复起,自然也跟楚歌或者秦会之自己的努力毫无关系,而仅仅是因为金国政治局势的变化。
……
可如果金人被打跑了,打怂了,再也不敢犯了,他秦会之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金太宗死了。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兵法大成的韩甫岳将军将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完颜盛,什么叫
千古名将。
齐宗果然吞
了“永不叙用”的决定,再度将李浩拜为宰执。
主和派的完颜昌在斗争中最终失败死,而主战派的完颜盛自然不会再遵守所谓的和议,立刻举兵南
,想要一举灭掉齐朝。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那么北伐之后,韩甫岳将军将
相就会成为定局,他秦会之的宰执之位,还能不能保得住?
金人的兵锋所向披靡,秦会之这个能说上话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金人越是赢,他在朝中的话语权也就越重。
短短的一年后,金兵再度南。
三年后,楚歌扮演的李浩再次复起。
而要跟完颜昌搭上线,非秦会之莫属。
此时的局势,对于历史上的秦会之来说,是绝对不想要看到的。
更何况,韩甫岳将军北伐成功,将会把秦会之所有的政治资本全都清零。
那些权势,终将如同过云烟,彻底远离他。
此时楚歌所扮演的李浩,如果完全放廉耻和尊严,那确实是最容易通关的。
而这样的剧本,也确实跟历史上的秦会之一模一样。
可是,楚歌又怎么可能得
所以,历史上的秦会之先斩后奏、直接冤杀了韩甫岳将军,他卖的不仅仅是齐朝的军人、百姓,
卖的也是自古至今的整个民族还是这个民族的全
历史文化。
这次的和议对于齐朝来说当然也有一些屈辱的条件,但考虑到当时齐朝已经连续数年被金人在地上
,所以当时的和议,也只能如此了。
楚歌不由得慨:“怪不得这个
份的难度最低,原来是低在这里了……”
因为他无法知未来,无法知
自己还能不能再复起,只看到自己将会如同一个寻常的邻家老翁一样,蹉跎一生。
可现在,金人又打过来了。
光飞逝,但对秦会之来说,却是一千多天的煎熬。
因为本来他跟完颜盛签订了一个和议,如果金人真的能遵守和议,他自然可以凭借这个功劳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赖去。
因为金国的政治斗争,最终有了结果。
或许就是在这段时间之,秦会之原本或许还残留着一
读圣贤书所产生的为国为民的思想,也彻底烟消云散了。
毕竟这个副本中有韩甫岳将军,他只需要趴在韩甫岳将军上当个
血虫、窃取胜利果实,就能够达成通关的条件。
不仅不会再有任何的权势,甚至还可能会被愤怒的主战派和民众清算。
他最终从一个善于揣上意、逢迎皇帝、偶尔或许有一些书生意气的御史中丞,变成了一个为了自己的权势、欺上瞒
、卖国求荣的投降派宰执。
但风云突变,这次和议却并未带来太时间的和平。
秦会之能够在朝堂上立足,仅仅是因为他能结上金人。
楚歌所扮演的李浩,也正是借着这东风,再次成为宰执,并跟完颜盛一起,促成了一次简单的和议。
而一直在埋练兵的韩甫岳将军也终于等到机会,与金人决一死战。
他一死,金人立刻陷
分裂,各个军事贵族之间互相倾轧、
斗,打得惨烈无比。
他瞬间向着权势沉沦,开始明白只有权力才是一切,而所谓的政治理想、民族节、抗金复国……都是扯淡。
凡是政治斗争失败的派系,基本上没有齐朝这善终的
况,都是全家被杀得
净净。
作为一个除了跟金人有些关系之外毫无任何才能的秦会之来说,此时他能什么呢?
支持韩甫岳将军北伐?
而如果韩甫岳将军能够将
相,就意味着他不仅没有了独揽朝政、恣意妄为的资本,就连现在的宰执之位,都多半保不住了。
……
这一来会让他之前签订的和议像是个笑话,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二来也会让他在朝中的地位、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急剧降。
要知,秦会之此时已经完全在权势中沉沦,他已经
定决心,要不择手段地攫取权力。他要的是大权独揽,甚至有朝一日篡夺皇位也并非是完全不考虑的事
。
眨之间,三年时间过去了。
而在这段时间,金人自然无暇南侵。完颜盛作为主和派,他的主张自然也就占了上风。
害死韩甫岳将军之后,秦会之换来了金人的一句“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和议条款,而凭借着金人的支持,他独相十七年,把持朝政一直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