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早有盟约,约为兄弟,彼此有急,当发兵互救!今日引兵来攻,为何不念香火之?”
颉利可汗微微侧看了看突利可汗。
而突利可汗……也沉默了。
秦王与突利可汗约为兄弟,确有其事。但,并非秦王自己与他约的。
是当初梁朝起兵时,为了稳住后方,派使者前去安抚突厥,一边送上金银财帛,一边也订立了一些盟约。而使者顺便也以秦王的名义,跟突利可汗约为兄弟。
而此时,这一层关系倒是刚好被秦王给用上。
但突利可汗也只能沉默,在这尴尬的场合,他能说什么呢?
不是打还是退,都得颉利可汗决定。他虽然不乐意,但也只能如此。
局势再次陷僵持,但李鸿运能够明显
觉
来,此时的局势正在不断地向自己这一方倾斜。
不得不说,秦王的这二连发问,看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却真的掐住了突厥的七寸。
这也是秦王日后能成为天可汗、真正统治漠北草原的关键所在。
秦王是靠自己的名声与勇武,唱的这一空城计吗?
其实不全是。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思熟虑过的。
草原人的生存方式和习俗,与中原人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原王朝都无法在草原上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只能不断地扶持一派、打击一派,而一旦中原王朝的国力降,草原人又会休养生息、完成整合,而后卷土重来。
因为中原人既无法适应草原人的生存方式,也不懂草原人的思维方式。
在草原上,两个可汗的人对上了,一位可汗要与另一位可汗单挑,这是十分正当的要求。
因为草原人本就是实力为尊,作为首领,能打是必须的。
在中原王朝,或许会讲、讲尊卑、讲礼仪、讲儒学思想……但在草原上,这些都不好使。
真正好使的只有武力,你拳大,大家就都听你的。
所以,首领的个人武力值,也十分重要。
而如果一名首领提与另一名首领单挑,对方拒绝了……那么在诸多草原人
中,这就已经是认输的表现。
当然,个人武力弱的首领也可以依靠人多势众行
掉对方,但那样
不到真正的服众。
当你怯的时候,草原上的众多
落离心离德的
,就已经埋
了。
所以,秦王面对颉利可汗的这一番话,了两个
心
:第一是颉利可汗违背盟约,第二是你不敢跟我单打独斗,不
突厥人的首领。
违背盟约这个事,说不严重也不严重,但说严重也严重。
草原人违背盟约是家常便饭,南能有
大的利益,那为什么还要遵守盟约?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就是这个意思。
但这也不代表盟约全然没有任何约束力,如果草原人违背了盟约却没有任何好,那他们也会很难受的。
所以,秦王的这些话,就像是草原上的一位可汗在于另一位可汗对话,完全是用草原人的思维在解决问题。
此时他的行为,换成草原上的任意一名可汗,也不会有任何的违和。
至于对突利可汗说的这番话,就明显是差别对待了。
对颉利可汗说话时,李鸿运故意表现得义正辞严,俨然是站在了梁朝的国家立场上,发言更类似于外辞令;而跟突利可汗说话时,却侧重于两人的结拜关系,关系更加亲近。
见突厥人已经有些自
阵脚,李鸿运知
,接
来该是一锤定音的时候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