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他与薛举对战,必然是清野两个月以上才会发动勐烈攻势,而齐王竟然能准确地算到薛举得病暴毙的日期,用一个多月就彻底解决了战斗。
毕竟秦王的战绩已经说明了,只有让他总领全军,才能确保每一次的国运之战都能胜利。
此战的首功自然是齐王,梁祖对待自己的儿
从不是一个吝惜封赏的人,直接就将这个才十五岁的少年加封为陕东
行台尚书令、左武侯大将军。
这一来一回,可是大优势!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密在此见到秦王,悚惧叹服,私对殷开山说:“真英主也!不如此,何以定祸
乎?”
这个提议当然是很贼的。
既然两个儿都这么勐,那就各打各的。
虽然不知这个齐王到底哪里厉害,但让秦王都如此恭敬的少年,又岂能是平庸之辈?
李密不由得大惊失。
但若只是因为这一战就彻底否定了秦王,将所有兵给齐王,那也不太合适。
分兵!
在历史上,这些封赏全都是给秦王的,但秦王在此战中确实一直在打酱油,所以在论功行赏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加封,不像齐王这样一飞冲天。
但是让他去打刘武周,只要提前好准备,晋
别丢、成功地整合梁军的优势兵力,就还是很有希望的。
而刘武周这边虽然也很难打,但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丢了晋,以至于给了刘武周一个现成的
据地,而且援军连番送了几波,所以秦王接手的时候局势才那么艰难。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李鸿运主动提,自己带几万人
和一些将领去镇守晋
,提防北方的刘武周、宋金刚,而秦王则是带领另一
分人
尝试
关,去碰一碰占据洛
的王世充。
现在让李鸿运去打王世充,那是纯粹的白给。
浅原之战是梁朝立国后的第一次国运之战,之前秦王虽然屡立战功,但偏偏在这一次如此关键的战役中,齐王崭
角、获得全功。
但这次况不同了。
因为在他看来,齐王打赢这一仗所表现来的能力,已经胜过了自己。
对秦王而言,虽然他也能看来王世充是个更难啃的
骨
,但一来秦王本来就是谁都不服的
格,不存在任何的畏难
绪;二来当时刘武周还没有主动
犯晋
。
纠结之后,还是扮演齐王的李鸿运主动给了一个解决方案。
对于这个建议,所有人都没有意见。
之后不论是打刘武周还是打王世充、窦建德,基本上都是倾国之兵去打,只能由秦王一个人率领。
尉迟敬德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的作用母庸置疑,如果能先一步来打刘武周,就有可能将尉迟敬德收麾
。
也就是说,齐王主动要求去防守晋、稳固后方,在众人看来,是很有可能无所事事的。
即便齐王主动去打,在自家地盘上的刘武周和宋金刚也不见得比王世充好打。
打了这等神仙仗,位置在他之上也没什么好说的。
对他特别敬重,甚至隐隐有以他为尊的姿态。
因为照原定历史发展,从浅
原之战以后,基本上所有兵
就全都由秦王掌控了。
若是继续将所有兵全都
给秦王,对齐王肯定不公平;
毕竟刘武周此时背后还有突厥人的势力,被封为“定杨可汗”。
因为从后来的况看,王世充那边显然更难打一些。
……
梁军凯旋,到太庙献捷。
就这样,齐王和秦王一个往北、一个往东,各自为梁朝向不同的方
到时候再经历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鸿运手上能打的好牌就多了一张,而秦王手上的好牌就少了一张。
万一刘武周和宋金刚没有来打晋呢?
不过,在兵力的分
问题上,梁
祖却犯了愁。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那就是此战可以获得一张玄武门之变的限定ssr门神:尉迟敬德!
而现在,他不仅看到了霸气侧漏的秦王,还看到了连秦王都恭敬有加的齐王,这震撼更是溢于言表。
就是这样,还险象环生,打得相当吃力。
但秦王却并未对此有任何怨言,反而觉得合合理。
真正的历史上,秦王是先灭了刘武周之后,势力得到扩充,并收复了尉迟敬德等勐将之后,才去讨伐的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