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9章 恢复(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宁波府城,鄞县。

    二十二岁的林时对正在家中与好友沈廷嘉、葛世振、徐殿臣等密议。

    “我老师孙公与熊公在余姚起兵,义民响应,已募的义军五千,号为孙熊军。初阵便光复余姚县城,再战就在姚江拦截宁波降虏伪知府朱之葵运去杭州的粮船,还斩杀了狗贼孔闻语,真是大快人心。”

    “如今我老师来信,邀我等在宁波举义旗,可我这几日遍谒宁波诸乡老,尽无人响应。”说到这里,林时对叹气连连,十分愤慨。

    虽然才二十二岁,但林时对却不简单。

    崇祯十三年,他仅十八岁,参加科举,连科及第,举人士一连中,就差大三元满贯了。他原拜在绍兴余姚孙嘉绩的门,后来又拜东林大佬尚书倪元路门,甚至当初连东林党领袖钱谦兼都曾亲自写信给他,招至门,只是林时对不喜钱的为人而未回复。

    崇祯末官至行人司行人,只是个九品小官,有人以寒官冷职讥讽,他回复了一句名言,苛不钱,原余地,在行人司与同僚刘中藻、陆陪等意气相投。

    北都沦陷前,丁忧南还。

    弘光称帝,特征召他为御史,起吏科给事中,后因抨击阮大诚、士英,被罢归乡。

    从南京归乡后,林时对本不问政事,可弘光被俘,潞王投降,让这位年轻的才又坐不住了,当老师孙嘉绩在余姚举兵后,他打本算赶去投奔,但老师希望他能够在宁波鄞县起兵。

    这些天他奔走在宁波各大乡绅家,结果不是避而不见,就是顾左右而言他,本没有人愿意响应兵,甚至连钱资助都不愿意。

    沈延嘉,“我听说谢三宾回来了,不如我们去请他来主持大事?”

    谢三宾是天启年士,算是鄞县士绅中资历较的,何况他还是钱谦益的门生,在东林、复社中的影响力较大,他曾官任嘉定知县、监察御史、太仆少卿,监军剿过寇,更添谢家本就是宁波豪族,十分富。

    “宪申兄言之有理。”林时对,沈延嘉沈宪申是崇祯四年士,过翰林院检讨,充过经筵日讲官,极擅书法。不对沈延嘉属于那一心钻研经书、书法的学术官员,虽资历官职等都比林时对要,但在他们密谋举事的这个小圈里,却仍以林时对为首。

    谢家住在月湖旁的谢家巷,园林叫天赐园,不过他平时主要住在杭州的别院燕庄,有时也住在宁波寄园。

    其实林时对知谢三宾这个人,虽然书画成就极,而且还是个书画收藏大家,他过监军,立过功,但这人他也很清楚,所谓军功其实都是攀关系来的,比如谢三宾不仅拜了钱谦益老师,还结奉承太监起潜,当初还曾经利用起潜有关系,冒抢了朱大典的剿贼平之功。

    这人在士林中名很盛,但为人很,虽是同城老乡,但林时对以前跟谢并无往来。

    尤其是因为当年钱谦益想收他被拒后,他跟钱的学生谢三宾也就更恶了。

    但现在为了举义大事,林时对还是愿意放过往,甚至主动表示,“只要谢三宾愿意来举旗,我愿推他为宁波义军盟主!”

    “那我们同往天赐园见谢三宾,请他来领导起义。”

    曾与首辅魏藻德同榜中士,且还是名世,而且他跟沈延嘉不同,他对时事政务都还是有很不错见解的,比如他曾奏崇祯,说增兵不如练兵,加饷不如清饷,崇祯看过后都特意抄写来写在屏风上,后来也是在北京沦陷前回京丁忧。

    此时他对谢三宾这人不抱什么希望。

    “钱谦益都降虏了,谢三宾又能指望什么,而且谢三宾可是刚从杭州的燕庄回来,听说他在杭州时可是虏帅博洛的坐上宾,甚至还捐赠万银犒赏清军。”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