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七章 而今迈步从tou越15(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被激发的女人们劲冲天,几乎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

    李青林拿杆称将初四一整天的纺来的棉纱称了称重量,平均每个人每天最多能纺八个小时,一个人每天最能纺九两棉,三个人一天最多纺二斤七两棉。

    民国时期棉产量低,因而价格较贵,现在棉价格是一块大洋大约买三斤。这次李万全他们“讨”了了十三个大洋的棉,就是四十斤,照现在这个速度,四十斤棉需要半个月才能纺完。

    军队的夏装最迟在五月底就要发放到士兵手里。棉纱还需要经过织布、染制后才能送到军队手里,那就是说最迟在五月上旬前棉纱需求最旺盛。从现在起到五月上旬这一期间,面纱的需求量最大。李青林的手工纺纱小车间只有加大纱量,才会最大限度的赚钱。于是李青林了一个决定:增加纺纱车,聘用纺纱女工。

    这次李青林也没有征求李万全他们的意见,直接决定以几条:一、请周家、钱家三个女人加,现有的纺车换人不停车,日夜纺纱,;二、李万祥加制作纺车,最终达到每个女人一辆;三、以计件制发放纺纱工钱,包括家里人在,每纺一斤棉发工钱十个铜元,余的纯利两家份分红;四、纺纱不是女人的专利,大老爷们也可以学会纺纱。作为表率,男人学纺纱先从李清林开始。

    豫北地区男人在这个时期一般不女人的活的,李青林知男人纺纱并不输于女人。前世李青林去延安旅游,革命文展示馆里就有周总理用过的纺车。在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许多男人也会纺纱,并且纺来的棉纱质量很好。

    除了第四条以外,李青林安排的几条意见都在顺利实施。不需要钱买原料,也不需要准备纺纱车,只需要功夫力气就可以赚钱,这样的好事让村里所有的女人都加了纺纱行列。棉一天天减少,雪白的棉纱不断被纺来,

    李青林确实准备以作则学习纺纱,他刚坐在纺纱车前准备跟卫三丫学纺纱,就被婶刘二一把揪了起来。

    婶的理由很简单:“这是女人的事,不是你的活!你是大事的人,只要多想好办法让咱们多赚钱就行了!”

    中国经历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李青林想在短期改变传统思想,最起码现在就行不通。李青林只好苦笑一,放弃了他男人纺棉纱的宏伟计划。

    李青林前世看过一份资料,知有一纺纱车可以一次纺三锭,这纺车可以提纺纱效率。他本想通过改手摇纺纱车来实现一次访三锭纱,因为自己不是学机械专业的,李青林研究了一番手摇纱车后,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于是自动放弃了。

    不过李青林另外一个改革成功了,那就是省油的灯。

    晚上加班需要照明,照明就需要灯。所有的纱车都摆在一间屋里,晚上一盏桐油灯亮度绝对不够,一间屋最起码要两照明才行。

    桐油很贵,王秀珍舍不得,便找来不钱的松明上。松明虽说不用钱,可是起来烟太大,时间久了,屋里的人满脸都漆黑的。李青林禁止用松明照明,认为这样得不偿失。因为连人都熏黑了,那纱也会黑,售的时候卖相不好,人家会压价的。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