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8(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后来,秦军连番用计,赵括不能识破,将赵军带死地。这一战,赵国大败,赵括突围被杀,四十万赵卒,全投降。这一战,赵国元气大伤,自此以后,再无法与秦为敌。

次遣使责骂,最后中了秦国之计,竟临阵换将,召回廉颇,改用赵括。

    谢漪颔首:“正是。赵王一意孤行,任用赵括为将。”

    谢漪一笑:“陛可闻‘纸上谈兵’?”

    但谢漪说的这个故事,却似是一幅群像画。冯亭如何决断,廉颇如何老成,赵王又是如何弃忠言而信谗言,秦国又如何计谋多端近乎狡诈,一个个都有各自的私心,都有各自的立场。

    两国如何调度兵卒,战事如何推,描绘详细。

    说到这里,谢漪停了来。刘藻唏嘘,一是赵王昏聩,不能用忠言,二是秦国智谋卓越,六国之中,怕是无有能与争锋者。

    刘藻脸煞白,四十万条活生生的人命,竟全坑杀。四十万人,

    刘藻叹了气:“赵王不用相如之言,必然更不会听从一妇人所言吧?”

    谢漪说去。

    谢漪:“正是。”

    谢漪不答,反问:“陛以为呢?”

    赵括是名将赵奢之,读了很多兵书。

    刘藻甚少听这讲述方式,既新奇又喜。她开始代故事中的人,试想为何他会这般抉择,倘若是她,又会如何取舍。

    刘藻惊讶,蔺相如也就罢了,他是上卿,偏向老将廉颇,而疏远从未上过战场的赵括,是理之中,可赵括的母亲为何也不相信赵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刘藻兴致:“赵括名将之,熟读兵书,可也知兵事?”

    刘藻见此,便知自己猜错了,红着脸,摇了摇。她哪里知呢,若知便不会这般问了。只是听谢相的吻,这似乎是十分著名的典故。她竟一无所闻,不免显得无知。

    纸上谈兵,说的正是赵括的故事。赵括虽是名将之,自小熟读兵书,却从未亲临战场。赵王召回廉颇,改用赵括,赵国上卿蔺相如极力劝阻。

    这个故事很,与刘藻从前听的都不一样。往日,外祖母也好,和也罢,但凡说起旧事,总会格外突某一人之功,譬如卫青天生帅才,如何冷静地在大漠中寻到匈所在,将其歼灭,又如李广,有飞将军之称,箭法湛,匈畏惧。

    她想得了神,谢漪也未开搅扰。刘藻忽然开,问:“四十万降卒,白起是如何置的?”

    “白起以计诱之,全坑杀。”

    “何也?”

    “蔺相如劝赵王,云:‘王以名使括,若胶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肯听。”谢漪说,“赵括之母亦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为将。”

    小皇帝脸颊微红,伪作镇定:“请谢相为吾解惑。”

    谢漪赞赏地:“赵括之母言与赵王,当年赵括的父亲赵奢在军中,能够平易近人,和将士们朋友。大王与宗室有所赐,他都转赠将士僚属。赵括刚了将军,就威风凛凛,将士们不敢与他对视,大王所赐,他都带回家中藏起来。还天天查访田宅,有可买的皆买。这样的人,哪里像他的父亲?”

    刘藻认真思索,想了一会儿,她:“知莫若母。”

    刘藻脸大变,前倾,急声问:“四十万降卒,全坑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