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55(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可谢相在意。

    是那时,她要一人扛着许多事,故而不得不咄咄人,不得不果敢勇毅,而今有她来分担了,谢相便不必着自己与人争端。

    她一思,奏疏便看得慢了,月上中天,灯烛燃了大半,还余十余卷竹简堆积在侧。胡敖望了滴漏,走到御案前,恭敬“时候不早,陛当歇息了。”

    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是谢相的字迹。人的字迹其实能透许多,纵使同一人的字迹,不同时期也是不同的。早两年,谢相的字固然端方,却透着一锋锐决之气,气势人,而今一笔一画,却更为敛,显之象。

    那日谢相便,声名受损,太委屈她。

    李闻气得不行,此时闻得她又来信,连信上写了什么都懒得问一句,冷“不必理会。”

    刘藻正心烦,思索着谢相是否以为她行事不妥,听他聒噪,皱眉斥了一句“休来烦朕。”

    只是如此一来,她的声名便少不得受损,大臣们上不敢说,心中难免唾骂两句昏聩。

    刘藻心烦意地随手一翻,翻到一卷竹简,是边城呈上的,边军屡战屡胜,将军们也要为麾请功。时的功劳是照首级数来定的,斩首一级,赐钱几何,累计几级又可赐爵,皆有明文规定。故而与其说请功,倒不如说这是将数战战况写到一呈禀了一回。

    国中许多事,都是丞相带着底的幕僚与九卿一同置,并不会呈禀到皇帝案。毕竟天九州,宽阔无边,若事事都要呈禀皇帝,便是不吃不喝,每日再多变十二个时辰,都不够用的。故而底置了,觉得有必要上禀皇帝的大事,又或是底分歧颇大,不能决断的事,方回呈禀到皇帝面前。

    只这话却是谁都不能说。

    谢漪知她用心,她并非真想亲征,而是使人以为,唯有丞相方劝得动她,次数一多,时日一久,丞相自然地位超然,且受百姓尊崇。

    李闻满腹心事地与宗正卿作别,回到府中,门客来禀,少君有信来。

    刘藻看了,心顿时明朗了些,这几仗打得当真彩,大汉赫赫国威,必已扬名西域。匈遭重创,余的仗便更好打了。

    刘藻的目光便被谢漪二字引,目不转睛地看着,指腹温柔地在那二字上抚摸。

有归宿的。

    刘藻又往读,却见末尾有谢相的签押,谢漪二字端方秀致而不失敛,底还有一行小字,写着上呈皇帝陛圣裁。

    胡敖受斥,吓了一,又不敢撞,只得委委屈屈地退

    李琳一早被皇帝任为郡丞,外放京了。郡丞虽非一郡主官,但照李琳的年岁来看,亦是前途无量。李闻还颇为欣喜,命人打了地方,送孙女京。结果李琳不思如何辅佐郡守,治理一郡,时常家书京,询问中境况,寻求回京契机,犹在执迷不悟。

    她那时便有些慌,生生地转开了话题,不愿谈。可不谈并非就不在了。

    刘藻不在意这些,千载史笔如何写,后人如何评价,她都不在意,她只在意她今生总要能与谢漪执手并肩一回,哪怕只有一回。

    后者底都会有丞相的签押,且会附上一句“上呈皇帝陛圣裁”的小字。

    刘藻表面上对谢漪十分冷待,仿佛怨她坏她好事,使她错失了一回建功立业好机遇,实则颇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