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69(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家里的人从来没带过她门, 就连刘家也没去过, 如今既然有意将她嫁好人家, 那我们过些日去给母亲辞行的时候便把她带上,给她老人家瞧一瞧。”

    见辈们有所松动,陈世文又:“芙儿是我们陈家的曾孙女,她的亲事应该慎重。”

    刘玉真看着陈世文:“其实芙儿的婚事艰难, 无非是外的人不知我们家里有这么一个人罢了。”

    刘玉真继续:“周家大太太是母亲的好友,母亲这边同意了, 那么等回周家办宴席的时候便可以请周大太太给家里也一张帖,让娘带着芙儿去。”

    刘玉真听完了陈世文的转述, 放手中的书册:“所以最终是拒绝了这门婚事,芙儿不会嫁到张家去了?”

    “这嫁女也是一样的理,所以家里的芙儿、宇哥儿还有将来的佑哥儿他们几个,最好都不要和亲戚结亲。”

    在信上问她们府城周边可有合适的人选,并且与陈世文商议后,

    的确是这个理,姻亲是很重要的关系,若是没有姻亲,刘玉媛早就被休回娘家了。想到此,刘玉真便让人拿来了笔墨纸砚来,给周家和三各写了一封信。

    “祖父,孙儿已经官,见着宇哥儿、康哥儿过几年也要场,瑾哥儿、瑜哥儿和佑哥儿正在读书,咱们家已经是书香门第了。”

    这世间的女若不能生, 那在婆家的日会过得很艰难。她虽然不认同女的价值只在于诞育嗣, 但也改变不了所有人的想法。

    听完刘玉真的这些话,陈世文:“你说得有理,芙儿已经及笄了,但除了家里和亲戚外谁都不知。”

    他这番话没有说完,但在旁边看着一本新的游记的刘玉真却明白了。

    刘玉真刚到陈家的时候, 芙儿才七岁,那个时候的她就在小张氏的教导开始学织布了。后来她又积极地向慧儿学认字, 如今常见的字她都识得, 是一个乖巧努力的女孩。

    所以刘玉真对她也有几分怜惜, 若有机会也希望能给她找一门好婚事。不过往外找的话那对方家里的况就很难打探了, 不如县里的人家知知底。

    陈世文思索着。

    这嫁女儿不像娶媳妇,除了女婿的才学、人品之外,婆家的况也是的。

    “有周大太太和母亲照应着,不了什么差错。除此之外还可以写信给周家和三,让她们帮忙打听府城那有没有合适的人家。”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老太爷、陈礼忠一怔,随即若有所思。

人留意着,这几年咱们县里的亲事的确是往外寻的多,也没再听说哪家生的孩儿不好,可见是用的。”

    第166章

    “她是家中曾孙女,婚事上不能太过随意,佑哥儿虽然不能科举,可还有宇哥儿、康哥儿几个呢。他们都是芙儿的兄弟,若芙儿嫁得不好,他们将来也没脸。”

    遂问:“那芙儿的婚事家里是怎么个章程?若是担心嗣不如请个大夫来瞧瞧, 有病治病, 没有病我这里倒是有个主意。”

    陈世文,“本来祖父就不太愿意, 但芙儿的婚事的确比佑哥儿艰难, 托媒人上门的没几个好的。而娘和大嫂也一个劲劝说,她们担心芙儿嫁到别的家里若真如大嫂一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