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场的监官,随后又从中了解了不少南来北往的船只信息。
明州的港一般是中转站,
丽、日本以及广南等地来的商船都会通过明州北上去汴京等地,而来自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船一般会在广州、泉州等港
停靠,明州这边比较难接
到来自天竺等地的客商。
也就是说,宋玉延想通过来自天竺的客商,将他们那边的棉带到明州来
植,除非到泉州或广州去,否则很难办到。
直到那年的秋天,杜衍给宋玉延写信说他有一位同年名为冯元,是南海人,他中了士后任江
县尉,江
在常州之北、
江沿岸,而在江
,他发现这儿
植的
稻产量似乎并不怎么
。
后来才想明白,十年前,广南便从暹罗引了占城稻,因占城稻一年两到三熟,且产量
,故而迅速在广南
植开来。
只是广南丘陵多,田地少,故而即使产量也未能引起朝廷的重视。冯元想向朝廷推荐占城稻,可他又担心自己人微言轻,便与在扬州的杜衍通信时说了这件事。
杜衍自然是支持他勇敢地向朝廷举荐占城稻的,不过他的折递上去后似乎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
杜衍跟宋玉延说起这事,宋玉延早闻占城稻的大名,自然相信杜衍说得是真的,为此还认真地回复了杜衍,她认为是因为冯元的折写得不好,没有让朝廷看到占城稻带来的
大经济效益。
冯元祖上是广州的地方官,五代时期又在南汉为官,归降大周后也一直得以为官,故而他自幼便无需地
活,对农事自然也不太了解。他只知
占城稻产量
,如何
植、
的产量,他却是不清楚,朝廷自然就不会理会他的折
。
杜衍好奇地问宋玉延,她有什么主意。
宋玉延便提议,可以跟宋氏族说这事,请他去信在汀州为知州的宋傅,请他派人到广南取占城稻的稻
回来
,等收成有了显著的提升后,朝廷自然会相信占城稻确实能带来好
。
不仅如此,宋玉延还跟刘绰也提议了派船只到广南取稻,刘绰虽然没见过占城稻,却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值得一试。
宋玉延终于找到了机会,对楼杲说:“听闻广南有不少来自天竺的客商,他们往往带来大量的香料、药材,可是我却听说那边有植
叫棉
,一亩棉
一年能结四五百斤棉,相当于能
六十二床大被褥,若是能让人从那边带回一些
在我们这儿
植……”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