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31(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他的恩德……算是比较好的明主。而他广招天名士,以礼相待,更是为他在士人间立不错的名声。

    可他格上的缺陷太过明显。

    以名辨士,囿于偏见,喜用名声来衡量一个人。家世好名声显赫的,重之信之;没什么名气,家世又不显贵的,轻之鄙之。

    表面上察纳雅言,折中群策,实则刚愎自用,听不得任何反对的声音。

    老实说,对于这样的府主,荀攸与荀彧是有些失望的。

    可于“正统”,他们还是希望何能在这次权力斗争中胜,溯本清,为党锢翻案,改变黑暗丑陋的官场。

    正所谓二人计短,三人计,心忧天的荀氏二人递上名刺,再次造访崔府。

    作为第三人的崔颂整个人都挂满了黑人问号。

    对于何,他确实了解不多——.一个小说开端就领便当的炮灰,在读者心中能留的印象?

    至少,把历史书当故事书读的崔颂,对何的了解就只有三句话:太后他哥。被太监杀了。召董卓京。

    所以当荀氏叔侄问他怎么看待何的时候,他挂着无懈可击的微笑,手心却被攒了冷汗。

    荀彧二人可是在何任职的,对何一定知之甚;之前忽悠崔琰的那些话,此时是不能再说了。

    何是怎样的人……他不知,只记得历史上,对于何的评价似乎很不友好?

    停顿了许久,崔颂决定还是保险起见,谨慎是福,拒绝发表意见。

    “颂不曾见过何大将军,对大将军知之甚少,不敢妄言。”

    这本来是一句很中规中矩,没什么病的话,可上崔颂声前那段过的停顿,霎时让人觉得意味起来。

    作为容易多想的聪明人,荀氏叔侄心中各自有了的计较。

    二人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举杯对饮,时而评亭外的秋兰,你一句“朝饮木兰之坠兮”,他一句“沅有芷兮澧有兰”,好似上就要即兴赋一首,歌咏这满园的兰,直听得崔颂脑壳疼。

    比起这死文学细胞的活,他宁愿和荀氏叔侄讨论何

    见侍女们识趣地去园里摘了两束兰回来,用小托盘乘好,恭敬奉上;而荀氏叔侄即兴咏了一遍兰,纷纷将目光投向他,明里暗里示意他来接茬——崔颂了一气,取过托盘上的一只兰,掐断萼。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