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04(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他想说你要是个皇帝不敢尔反尔也就罢了,你现在还只是个霸主,都没坐稳呢,就开始考虑这些了?要说对自己人守信那也对,毕竟为了人心是该言必行,但你现在是在谋大计,争霸之路就是兵不厌诈。考虑信义,你以为这是秋时代吗?

    李儒无语,谶纬之言从来都是统治者(帝王)的舆论工,什么时候反而成为对他们的制约了?

    “我并非要太师非杀二攸不可,二攸不过是诱饵,太师只需个样,等逆竖之首落网,要怎么置二攸,还不是太师一句话的事?”

    更何况,谋事在变,万事都是变动的,利用荀攸之计还未有定数,何必顾虑这些?

    就这样,“二攸”之事暂时得以回缓,王允私接见崔颂,与他对饮。

    崔颂已找王允汇报过拜访吕布的结果,详细讲述了那天的况,认为事有变,不宜上拉拢。王允以为然。

    又一日,距董卓放狠话要置荀攸的日还有一天,民间突然传来一句童谣,“天悠悠,攸攸,若逆,天不留”,说二攸(荀攸和许攸)乃是天眷之人,杀了他必遭天谴。

    董卓:“位者,有令必行,倘使到时逆竖有所警觉,不上这个当,吾该如何收场?”

    “诚如小友所言,荀公达与许远暂保无虞。只可惜我方亦中董贼的离间之计,近日参与密会、商讨反董大业的有志之士竟不剩几人,个个称病不至……值此关键之际,真叫人顿足不已。”

    虽然不知戏志才这封短信是为了警告她还是有别的目的……她要先将这块竹简藏好,找机会去找崔颂,将一切告知于他。

    这话一听就是无稽之谈,让人嗤之以鼻,但是对董卓等一些——对谶纬之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人来说还真有作用。他曾因为一个没据的迷信之语就顺手冤杀与他不合的前上司(张温)的人。

    “太师说得是。是儒考虑不周。”李儒曲意逢迎了几句,已然开始谋划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然而不李儒心如何吐槽,他明面上是不敢拂董卓的脸面的。更何况前几日了“毒”事件,正是他夹着尾的时候,哪敢在董卓跟前兴风作浪

    李儒一边暗恨自己的大意,一边萌发着不为人知的心思。

    “温侯莫恼,温侯之心,我等知。然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崔颂的意思是,其实大家都知你不是董卓的钉,但是因为反董事业一直不顺利,叫人看不到希望,再加上前段时间总有义士死亡,董卓手段又那么残忍……伍孚被杀后,一分读书人人已经有心怯了,再加上荀攸、许攸莫名其妙被发现参与反董一事,董卓又声称要对他们“五刑”(残忍而侮辱的刑罚),

    以他对董卓的了解,“毒杀”事件不会就这么算了。一时的不追究不代表永远不追究。这次的事已成了一鱼刺,梗在董卓。哪天记起来了,一个不了,也就是他李儒与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时候了。

    李儒一哽,他万万没想到董卓所顾虑的竟然是这个。

    如今崔颂听了王允的抱怨,言中有“这些人也不想想他王允要真是钓鱼执法,何必只抓许攸一个,早把他们全抓起来了”的愤懑之意,崔颂

    与其被动地等待兔死狗烹的结局,不如早谋路……另择明主?

将竹简用麻布包好,重新放中,贴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