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报复的他向同为宗室的刘虞倾吐苦,或是
于某
目的,将崔颂“(灵帝)死有何难”的那番话告诉了刘虞。
若此事到此为止,那便是极好。
而刘虞同样因为灵帝的猝死,对事前说预言一般悖逆之语的崔颂生起疑心。
崔颂自那场“半截杀”后,再未碰见过任何刺客。如果刘虞就是第二次刺杀的主谋,时间线倒是刚好能够对上。
潜台词是, 他
崔颂甚至据刘曜的为人排演了事
的前因后果:
如若不然……
于是,或许有“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成分在其中,或许是刘虞真的掌握到了某些至关重要的证据……他派杀手拦路劫
,多次
手,想要将崔颂埋尸山林。
“十之八九。”
崔颂心绪万千,最终归为平静。
若半截杀的杀手真的是刘虞所派,此事反而不需要崔颂解决了——
此人与刘曜同为汉室宗亲,且忠于皇室。最为后世所乐的就是“袁绍
推刘虞为帝,被刘虞严辞拒绝”的事迹。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
“尚不能早论断。是否有眉目,见过霁明方可分晓。”
据刘曜的人际关系一一排查,崔颂最终锁定了其中最有可能
的目标。
“可是‘那件事’有眉目了?”
那派刺客之人,应是从刘曜这儿接受到了某个讯息。
随后刘曜命丧,崔颂虽然解决了一个隐患,却也失去了“第二次刺杀事件”的线索——
徐濯亦是识得郭嘉的,更知他与崔颂友谊
厚,因此并没有隐瞒的心思, 直言
:
因为刘虞早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就兵败幽州,被公孙瓒斩杀。
第129章 分李
刘曜因为“崔颂”离奇应验的“乌鸦嘴”,怀疑灵帝的死和他有关。被这神鬼手段镇住的刘曜,既心虚于自己派刺客的行为,更
恐惧于崔颂的手段。
凭借崔颂这些年探查到的蛛丝迹,原先的“崔颂”机
早慧、
退得当,从未与人结
生死之仇;唯一的一次失误,就是在
孝后被刘曜请去喝酒,
于某
不知名的原因,没有拒绝,不但听到刘曜大逆不
的篡位之言,自己也同样喝
了,说
了惊世骇俗的逆
言论……
两次“刺杀事件”让当时尚且不够成熟的崔颂日夜警惕,提防着不知藏在何的暗箭。
再加上第二次刺杀与第一次刺杀的前后顺序、时间间隔,崔颂合理怀疑:这第二次刺杀,虽然不是刘曜的手,但同样与刘曜有关。
安之行,第一次“刺杀事件”的幕后黑手主动落网:原来是宗室刘曜因为酒后大逆不
的话被“崔颂”听见,怕“崔颂”揭发自己,便先
手为
,派人刺探崔颂的
手。
请来人屋, 果然是徐濯。
幽州牧刘虞。
崔颂让仆侍替徐濯斟酒:“此行如何?”
崔颂请他座。徐濯再三推辞,架不住崔颂的
持, 在
首坐
。
和九年前相比, 徐濯显得更加稳重, 面上蓄起了寸的八字胡, 比起剑客, 更像一个威严的学究。
如果刘曜向刘虞隐瞒了自己的谋逆之语,却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崔颂的所言透给刘虞。那么,忠于汉室,且与汉灵帝刘宏关系良好的刘虞是否会因为疑心灵帝的死而派刺客向崔颂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