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04(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若无意外,最终的发展大概会与历史记载的一样,曹称公为王,与荀彧决裂,荀彧信念尽失而亡。

    可崔颂并不想让荀彧死。

    没有那么多“惋惜”、“正义”的缘由,仅仅因为荀彧是他的至好友。

    “文若,你追随司空多年,应当比其他人了解他。”

    荀彧其实什么都知,比任何人都了解问题所在。他的心结不在于曹和刘协的任意一方,而在于他自己的志。

    旁人无从劝解,更无资格指手画脚。

    可即便如此,作为朋友,他还是想多几句嘴。

    “殊途同归,其可谋乎?”

    荀彧微怔。

    他素来知崔颂于某些方面格外锐,见崔颂已看穿他的烦忧,他莞然而笑,将这份关心藏于心间。

    “殊途无归,为之奈何?”

    如果无论怎么走,都抵达不到理想之所,应该怎么办?

    崔颂郑重:“颂游学时遇一义侠之士,姓周名树人,自号鲁迅,诲曰,‘义之,有也,无也。是故山间本无路,行之者众,始有路焉’。”

    荀彧动容,正襟危坐:“善。”

    穿越古代还不忘拉小伙伴一起学鲁迅语录的崔颂默默在心里给鲁迅大大翘了个大拇指,继续宣扬“鲁迅居士”英明神武的思想。

    但他的本意只是宽挚友,不得已而借之。为了避免这些语句外,侵占千年后的鲁迅大大的权益,他特意嘱咐荀彧不要将刚才的那句话告诉任何人,也不要宣传“鲁迅居士”的事迹。

    荀彧为人中正,闻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崔颂的要求,没有询问原因。

    自这天起,崔颂与荀彧没有再谈论过这件事。

    几个月的时间眨即逝,曹在冀州,却不忘惦念许都的崔颂与荀彧,几次寄来私信询问公私之事,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荀彧的儿荀恽。

    曹此举的用意,崔颂与荀彧都心知肚明。

    荀彧泰然接受,修书一封递往曹,两人之间的僵滞得以缓解。

    没多久,曹见许都利之事已基本建设完毕,急召崔颂前往冀州。

    刚抵达冀州,崔颂就接到几位挚友传来的消息:侄崔琰被曹辟为别驾从事。

    在崔颂尚在闭关苦学的时候,他就已多次给侄写过信,给他分析袁绍与曹各自的优缺,试图挖人。

    然而侄敦朴刚直……一地认为袁绍更好,婉拒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