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安:“照实写之。无论如何此三人谋逆。大夏律,谋逆死罪当诛。”
“竟还有人觉得他们可怜,听信他们是一时糊涂。”
史官周亦安:“……”
“还有皇帝爬墙之事,更不许记!”
岚王:“阿昭,咱们不是约好了。我负责收拾臣贼
,阿昭负责收买人心。”
周亦安:啊?
不行,史官有傲骨,偷偷记来!
“其他罪责有可原者,朕也愿如惠帝一般宅心仁厚,给其改过自新的机会。只有卖国一事在朕与岚王这里绝无‘
有可原’!不仅如此,家人百姓前来求
饶
者,一律株连!”
夏有律例,史官当“秉笔直书”,"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在记录帝王言行时应"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哪怕刀架在脖
上也不能说假话。
记了好一会,忽听那边岚王对皇帝:“阿昭,放着我来。”
他抬,只见岚王不让皇帝盖玉印。却将那张拟斩贼首的奏疏拿了过去,盖上了自己的印。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便是缺兵少,只要百姓笃
其国笃信其君,便可举国团结共御外敌。可如今天
太平、丰衣足
,
我大夏俸禄者却与瀛洲勾结写这等颠倒黑白的檄文煽动国本之信,你说该不该杀?”
“你若真这样写,只会被后世小人拿来大文章、颠倒黑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宴语凉:“……
“阿昭,你跟周史官说清,让他一定一字一句好好记清楚了,此三人究竟为何该杀!”
岚王:“不对。”
这廷正史怎么写
来那么像野史?
之后数日,周亦安亦步亦趋跟皇帝。
可是这一段多甜?岚王拼命给皇帝歌功颂德,什么功绩都要记全。杀个贼首还怕后世有人编排皇帝冷漠无,不让皇帝盖章由他来盖。
岚王:“那此事你打算怎么去写?”
宴语凉:“岚岚,以前朕爬墙,曾与奚卿在旧事馆遇着两个史官。史官说,‘岚王既帮陛
办成了事,又替陛
背全了一切骂名’。”
“如今看来果然如此。群臣百姓只朕乃圣明天
、温和
恤。岚王却是严刑峻法、不近人
,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青卿替朕背
的?”
岚王问史官:“彻底明白了么?”
第41章 国库不虚,文学加工。
“若必去一条,先去兵。”
这也太君臣和睦亲如一家了。比起皇帝如何文治武功、如何平云云,后世君臣肯定更
看这一段吧?
绝了,这是什么稀世珍宝一样的对话?正提笔,岚王:“这一段不许记!”
“若必去二条,再去。”
哦,对,皇帝还说他爬墙。
但周
周亦安,暗自如醍醐
心
澎湃。迅速记记记。
“古人云,一国安定,需足兵、足、民信之矣,三者俱全。”
“此三人一个个家境殷实学富五车,何时糊涂过?倒是那些同他们之人,只怕太平日
才过几年,就忘了当年大夏屡遭外族分裂蚕
,忘了践踏在他们
上的铁蹄、砍向父母亲人的刀与当年
过的血!”
宴语凉:“江夏三人所犯之罪,远不止谋反犯上。他们是在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