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17(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一日也是如此。

    随即便有宗室皇亲乃至当朝重臣,向天举荐起海客山人来。

    天怒火平息后,也渐渐回味过来,很快便将佛骨送回护国塔。

    天见他有心事,听他读完一卷书后,便引他说话,“你在外,可曾听谁又有新诗?”

    天哈哈笑起来。又,“朕记得他被贬时你才十岁,先前他又丁忧三年。怎么你竟也知他吗?”

    本朝于诗文最为昌盛,便比之玄宗一朝亦不逊许多。尤其元白二位诗人,新诗一便不胫而走,天也时常问起。韩柳刘三人亦各领风。可惜这五人都仕途坎坷,如今只元微之一人有起复迹象,其余四人都远贬在穷山恶之乡。

    故而这阵他陪天听贤文馆学士讲经或是给天读书时,便颇有些心不在焉。

    十四郎虽年少无阅历,却也能觉这不是什么好事。

    ——历代更有不知多少天因求仙而政,为何朝臣都坐视不

    天又笑起来,,“岂能朝令夕改?州是太险恶了些,倒可稍作量移。起复却先不急。南方地虽偏远,却也莫非王土王臣,

    十四郎脸上便红了一红,,“阿爹英明。他真是事无细都要写诗记之,令人瞒都不知该怎么帮他瞒……”

    不久之后,天便诏访求方士。

    十四郎便,“他的诗最简白,儿臣幼时笨拙,读不懂别人的,却唯独能读得懂他的,故而一直都觉得他亲切坦率。”

    如今天边环绕的,除了宦官便是方士。可朝中言官谏臣竟无一人上书规劝。

    十四郎便,“……要不然就让他们回来吧。”

    此事之后,朝中风向便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

    因此一事,朝中总算从迎佛骨的狂中清醒过来——无论如何,有人差为此无关要之事被杀,可见确实不是什么祥瑞盛举。

    天,“朕怎么听说他在忠州饱荔枝,又寄荔枝,又画荔枝,又写图序,又‘自向荔枝’呢。”

    十四郎不知天心意,只能捧书细看,见“年才五十,发白齿落,理不久”,又见“苟非陛哀而念之,谁肯为臣言者”,便知天必已消气了——他阿爹其人虽为天,却最是个中人。韩退之言辞哀切至此,他岂能不心

    天,“他诗却写得真好。只是为人颇不识好歹。朕将他擢致名位,他却事事同朕作对。”说着便笑起来,“韩退之亦是,竟说人主奉佛则位促寿短,当真令人恨恼得很——这些读书人,在你边时只想着给你挑刺,非得离得远了,才知君恩浩。”他便命人将韩退之在州写的奏书给十四郎看。

    十四郎记挂着云秀嘱托他的事,便,“听闻白乐天量移忠州后,写了许多劝农诗,还亲自带仆役锄荷决渠、栽柳。亦写了许多田野翁诗。”

    ——一个人怎么能既要凡尘富贵,又要世外逍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只是他亲见过修仙有成之人,却不知该如何阻拦天的求仙之心。

    先是天无意中向他提到——早年他派使新罗,回来后侍告诉他,他们一行失航于苍茫云海间,忽见海上有孤岛,岛上有仙人对他们说,“今日助尔脱困,来日归去,记得传语吾友”,侍忙问仙人故友是谁,仙人便答曰,“唐朝皇帝正乃吾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