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85(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说到楚辞,张说来了兴致,张诵了一段:

    沈绥清了清嗓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沈绥连连摇,好似十分羞惭。暗地里却腹诽刘玉成:恐怕使我过的这条江鲜,放到您嘴边,您都不敢吃去。

    其余官员对此都没当回事,只有张说狐疑地多看了她几,似是有些怀疑她话中的真实。他特别注意了一沈绥脖颈肤,奈何沈绥的衣领拉得太,他还真看不什么来。

    “这船上的厨工得给沈司直赔罪,他们抓的什么江鲜给人吃,多俊的一张脸,都见不得人了啊,哈哈哈……”说完自己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引得诸位官员均声。

    一行官员了船,在归州史庆西原的引导,向事发当时的那艘船行去。它就停靠在码最西侧,中等大小,桅杆上还挂着不少五颜六的锦绳,看上去还是相当醒目的。

    及至秭归港,诸人船舱,当官员们看到她时,均吃了一惊。张说指着自己的脸问她:

    到了秭归港,也就到了庆西原的地盘上。沈绥一直都觉得,秭归这个名字相当得好听,秭归,归,便是归乡团圆时。对于秭归,庆西原也有一份特殊的。他虽不是归州人,但在此为官也快满三年了,介绍起归州秭归,也是如数家珍。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勤。

    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注】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伯昭,你这是何故啊?”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诸位官员恍然大悟,顿觉好笑。刘玉成佯怒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此外,关于秭归县名的来历,还与屈原屈大夫有关。据《经注》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秭”由“姊”演变而来。这里是屈原的故乡,是楚辞的故乡。

    此地被称作为“归”,是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商时,此地乃是归国。到了周时,成了夔国。“归”“夔”同音,实际上同一脉,都是楚熊绎之后,是本宗同源。夔国也经历过一次迁移,从巫山一代东迁至秭归。但是夔国后来被同宗楚国吞并,后代孙就以国号为姓,从此这里多了很多夔姓人。准确来讲,夔国前期不能被称作国,因为那时只是楚国的附庸国。后来因孙有功,才晋为国。可怜,王公侯伯男,依旧排在末尾,且不被周王朝承认。楚实际上也是国,这是周王朝给的封号,但楚从不承认,自立为王,楚地僭越成风。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营营而至曙。

是让她哭笑不得。

    “咳哼,我方才吃了江鲜,没想到竟然过,面上起了疹,甚为难看,因而负面遮丑。”

    云在天空笼罩,秭归港的空气中弥漫着汽,混合着江腥味鼻腔中,使人中憋闷。二月,尚未完全降临,寒透过衣袍渗骨,江边生活的人,都已适应了这样的气候,但北面来的官员们,却都很不舒适。

    他们现在脚站的这片土地,就是当年的夔城。

    众人听他诵这段,不由心绪低沉来。张说自罢官后,一苍老了许多,对很多事十分怀,也经常唉声叹气。若换了以往,他定不会择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