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8(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莘野看看,其实觉得也就还好。奢他都用腻歪了,LA的品牌要多多了。

    他请自己远在圳的好朋友拍了一些圳特区的照片寄给他。

    祁勇又说:“我是摄影师,不是制片,也不是导演,基本只能挣个周薪,赚不到吆喝。你的《生》能不能在电影节上引起关注跟摄影师这些幕后都没什么太大关系。抱歉,我目前还没伟大到不要工资拍公益片。再说了,世界上的公益多了,我就是想拍公益片也不会跟新人合作。你这片十有八九在哪儿都不能上映,拍了嘛?自己看吗?你可能还不太知吧,想到欧参加电影节是需要有人脉的,要有知名制片、导演把片给组委会看。你没人脉,莘野应该也没人脉,所以,您还是请一个月拿1000人民币不委屈的吧,啊?行了,拜拜了。”他现在手里上有一大堆故事差不多、团队更好、周薪两万的电影在等着他接,实在没有任何必要答应这叫谢兰生的。

    “唔,”谢兰生拿起第二张,仔细看。照片上,火车站的路对面竖着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百事”“七喜”,而不再是各标语了。这些品牌正式驻,不只是在中英街了。

    谢兰生跟莘野两人坐在一张桌两边看。

    “……”谢兰生想试试了。

    1980到1990这10年之间,圳人从33万人到了165万,GDP从2.7亿元到了172亿,人均GDP也从1000元到了10000,其中主要是靠。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打工”的地方,打工仔和打工妹们涌圳寻求机会,而别呢,还执行着“离土不离乡”的政策,传统农民只可以去乡里的厂、镇上的厂。

    于是,谢兰生又拜托莘野帮他打听祁勇的事儿。

    朋友很快寄来照片。

    1991年,圳年轻而又繁荣。

    “喂……!”谢兰生不想放弃,又努力地说服对方,未果,最后只能像祁勇说的那样,先拜拜了。

    大约一周后,谢兰生从莘野那儿意外得知一个信息:祁勇这人还国的。因为想要挣些金,他在1979年留学国,毕业后就留在那了,然而本质是没变的。他那代人有烈的“我与祖国”英思想,更何况,祁勇是1958年4月22号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被落成那天,可想而知,他周围人肯定不断向他提起这个巧合,某些东西固。到国后,他加了华裔组织,还参加过不少活动,支持、声援大洋那在举办的一些活动,比如亚运会。

勇说:“我不慈善。”

    谢兰生先拿起一张,满意,对莘野解释:“看,这张上面是中英街。”他在报上看到过,“中英街”人越来越多,平时每天一万人,节假日每天十万人,人们疯狂购买洋货,再隔海看看东方之珠。

    第三张照片则是在岸拍摄的。

    然而谢兰生不甘心。祁勇掌镜拍的电影他之前也看过几,最近几天咂摸咂摸,觉得对方平真是好——罗大经是不过不失,祁勇却能化画面。现在已经联系上了,他并不想轻易放弃。见过祁勇的实力后别人他都看不上了,或者说,看得上的联系不到,联系得到的又看不上。谢兰生觉得,怎么也得实在实在走不通了再谈回

    总之圳这座城市与过去是天壤之别。

    谢兰生沉默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