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35(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田婶主要看上了魏老大一家的人品,这样的家来的姑娘不会差。

    他们一家为什么要省吃俭用攒钱买铺?为此还耽误了儿娶媳妇。要是一直凑不够买铺的钱,儿一直不娶媳妇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一大堆糟心事都赶在了一起。

    所以,吴文寿的亲事就从去年耽搁到了现在。

    ——

    她找了平时好的妇人们,透想给吴文寿说亲的意思。因为吴大田两为人和善,家里是卖豆腐的在村里也算条件不错。吴文寿是家里的独大健壮活也勤快。所以有不少人家都乐意。

    没钱了怎么办,继续涨租。铺的租金一比以前翻了一倍。

    她亲自上门去魏家提亲,魏婶对吴文寿也很满意,两人一拍即合,定了十月二十八聘。

    吴文寿乐呵呵地表示不在意,他可以再等几年。吴大田和田婶也想着等买了铺,就是在县城有产业的人了,给吴文寿找媳妇也能找个好一些的。

    不幸和吴轩搭档的吴文韬,酸痛的胳膊,羡慕地看着吴轩:“大堂哥,你力真好。”

    她算是想明白了,攒钱买铺就不是他们庄人家应该考虑的事,儿的婚姻大事才是当务之急。

    魏婶只提要十两银的聘金,但田婶主动加到了十五两。三天后聘,一个月后成亲,这日定的确实急了,吴家自然要补偿女方一些。

    至于换铺租,周围的其他铺都是酒馆饭庄之类的大铺面,租金都在一两银以上,他本租不起。而他去年看上想买的那两个小铺面,也都咬死了二十五两银不松

    吴轩:“你抬,把重量

    田婶被这么一刺激,突然就想明白了。

    吴轩作为吴文寿的邻居兼本家兄弟,被分了抬聘礼的重任。为了表示对他的看重,田婶把最重的一抬聘礼给了他,并让他走在第一排。

    村里同龄的小伙们除了在学堂读书的,别的早都成亲了。十七岁的吴文祥都已经娶了媳妇并生了一个儿了。

    小姑娘从小就特别懂事,农忙时节着大太给地里活的魏老大夫妇送饭。魏老大两对她也好,上个月刚给她办了及笄礼,魏婶特意去县城买的银簪

    没过几天,田婶就定了一个姑娘——魏老大家的刘招娣。

    卖豆腐的利本就不现在的租金,吴大田几乎赚不到多少钱了。但让他不了吧,他又舍不得,附近的街坊们也习惯了吃他家的豆腐。

    田婶是个风风火火的,决定了的事上就办。

    本来铺的事就搞得一家人焦烂额,谁知,突然又冒了个杨婉儿。

    为图稳妥,田婶只考虑本村的姑娘。一个村的,平时低不见抬见,就算来往不多,彼此也有个大致的了解,不会遇到杨婉儿那样听起来非常不错实则非常有问题的大坑。

    很快到了十月二十八日,天气晴好,微风不燥,宜行宜嫁娶宜聘礼。

    吴大田的计划,明年年底他就能凑够买铺的钱了。但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吴大田没想到的是,东家的小儿比他以为的还要更不成。不到一年,手里的现钱就被他挥霍一空。

    刘招娣虽然不是魏老大夫妇的亲闺女,但她七岁就来了吴家村,也是田婶看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