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潭亲王的能力和可靠,并承认对方的“领导”地位。这
承认并非让自己平白低了一等,而是在协助建立对方的领导责任。所谓“权力大,责任大”就是如此。而责任,很多时候
现在“付
”上。
博文承认潭亲王的“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并非妄议,只是捉拿反贼、乡盐仓案均为我亲
所见,所以才切
悟到殿
神威。更有去往江洲路上遇袭之时,亲王用崇
援军托底,以
当饵诱
敌兵,真可谓心思缜密、胆识过人。”
这正是“谈判”中第一步要论及的容。
“我与亲王同行几月,观您所诺,未有不达。‘反贼案’‘乡盐仓案’,均如是。
博文在谈判的开
就定了重
和基调。
这是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即听者所听到的第一个资讯最突,他的大脑就会利用这个资讯去修饰之后听到的
容。所谓“第一印象”,说的就是这
效应。
“受教。”博文毫不在意,继续说
,“但正是亲王的缜密布置,才能在顺利擒拿偷袭反贼,不是吗?也正是因为相信亲王的这
可靠,贫
才安心同您
江南,查三案。”
而博文想给潭亲王的认知,就是“确定‘潭亲王’为‘藏宝图案’主审,对此案有独断权力,旁人不得
手”。简而言之,即确定“藏宝图案”为潭亲王的“个人领域”。
纵然是夸奖,潭亲王也不给对方面,冷冷
:“国师误解了。崇
援兵不过是以防万一,本王可万万没有以
诱敌的
好。”
当然,博文选此作为开
并非无中生有。他只是觉着,如果系统不能以任务发布的形式告知潭亲王该
什么,那么就很有可能用了暗示,促使他去完成某事。顺着系统暗示,就会好办得多。
同时掌控、说一不二,一路走来的手段表明他——或者说这位宿主——原本也绝非池中之
。他或许因
合了原来亲王的记忆而听命于皇帝,但在他个人负责的领域,未必容得
皇帝指手画脚。
一来暗示他,让他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藏宝图碎片”的自我认知;二来略微离间他与皇帝的关系,以铺垫后路,最终使他不执行皇帝的“隔离国师”命令。
典型案例就是当寓言在一开就定
穷人是善良的、富豪是邪恶的,那么当穷人去盗窃富豪时,人们的认知就更容易把这
实际的违法行为“合理化”。
“三案?”
“‘藏宝图案’由您一手查至今日局面,也必将在您手中落石
,毋容置疑。”
“天赋我能,明可见,均如是。”
博文笑了笑,回
,“亲王之能,朝野上
无
其右,无人比您更适合这个
这个案件的主审。”
第二步开始了。
“亲王运筹帷幄,‘藏宝图案’中一连三胜势如破竹,离大获全胜只差一步之遥。如今却同我一般,连第四张图都看不得了。我虽不懂其中缘由,可若是真的功亏一篑,未免可惜。
“殿虽让我‘谁有图找谁去’,但在我
里,殿
就是藏宝图案的主审。我既为协助查案,合该来您这报到,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藏宝图案撇开不提,不过审讯反贼、恐吓乡官员,不正是您希望贫
尽力的吗?”
潭亲王的面上倒是看不有无接受到暗示,只是对此嗤笑
:“国师还会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