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89(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三条路当中,能翰林院当然是最好的。北京的翰林院可与南京不同,向来是储材之地。英宗后还有这样的惯例:非士不翰林,非翰林不阁。因此翰林院观政的庶吉士甚至有“储相”之称。就林蓁所知,李东、杨廷和、杨一清、甚至明先生这一众名臣不是一甲就是庶吉士,刚致仕的首辅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所以,廷试那一篇文章的怎么样,绝对是会直接影响到士们的仕途的起低的。

    不知为什么,林蓁跟在不断兴奋的回谈论会试结果的翁万达后,听着翁万达列举那些上榜的他们熟悉的名字,他心里,却又莫名其妙的有怅然若失。就好像一场跑终于到了终,心里知应该停止,两只脚却仍然意识的想接着前。礼仍然挤着或是欣喜或是懊恼的士们,林蓁再次回看了看,有人黯然离去,有的人却在大嚷大叫,甚至痛哭涕,不相信自己落第了。林蓁抬手,努力让让的越来越快的心平静来——他开始想,一站,应该去哪儿了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脑海中这次蓝光和绿光织着闪烁了起来。他所看到的正是这个时节的京城。他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青年——这位青年大概二十二三年纪,他眉目疏展,愁容不再,满面喜悦的把前一张榜看了一遍又一遍。毫无疑问,他也通过了会试。不过,接来他似乎有些不走运,大概途的跋涉本来就让他虚弱的有些难堪重负,几乎是撑着考完了会试,虽然修养了几日,但之后接连的庆让他咳病复发,又在床上躺了两天。殿试那天,他显然神不济,去的比别人都晚了些。林蓁本想仔细看看殿试的经过,那

    殿试是“天亲策于廷”,也就是说,这最后一次题的人是当今皇上朱厚熜。当然,题目一般是由阁拟好,由皇帝签字同意即可。不过,也不排除朱厚熜想要自己题的可能……

    这个排名对新科士的前程影响是远的。考中一甲的三人会被直接授予翰林修撰、编修的职位。二甲、三甲中,排名靠前,较为年轻优秀的将翰林院观政,称为“庶吉士”。稍逊的则去六观政,称“观政士”。庶吉士和观政士都要考满才会授予官职。而剩的新士将被派到地方基层官员,要再回京就要等上许多年了。

    就在林蓁一边走一边琢磨殿试的事的时候,他的属1和属3各升了一级。他当然不指望系统能给他看一殿试题目,况且因为他中举的时间提前,他前世考的殿试题应该和这一次是不一样的。不过他还是有好奇,前世中举以后他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如果被派个县令,很有可能十几年都不能回京,本无法接到朝廷中重要的决策过程,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很有限了。林蓁暗自在心底琢磨,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写好才行!

    他的思绪渐渐转移到了即将到来的殿试上——殿试虽然一般不会淘汰任何一人,但是殿试后的排名却很重要。据殿试上所作的廷论的优劣,阅卷官会将举们分为三等,三百多人之中,一甲只有三人:状元、榜、探。二甲数十人,剩的则是三甲。

还有林毅斋,那晚来拜访自己的骆安……以及和骆安一样,那些曾经与他朝夕相,却又许久没有见过的人,他上不仅系着自己的前程,还有这些人的期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