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的棉布在咱们这里能卖三钱银,但若是卖
海去,价格在数倍之上。我们松江乡
地方家家都有妇人纺布,农闲时候产
的布匹日以万计,这些布匹若是能卖到海外,那大明的国库岂不是大大充实了么?”
林蓁赶忙:“正是如此!不仅是布匹,还有丝绸、瓷
、茶叶,这些都能为我们大明换来数不清的财宝。而且,
明先生说过,我们不必坐等别人送银
来,也应该自己掌握银矿的开采,这样,万一别的国家政策有变,我们方才不会受到影响,白银的
量也不会减少。”
徐阶赞同的了
,两人一同踏
了藏书楼的门,林蓁把那些航海图志的样
对徐阶描绘了一番,然后他们就开始分
寻找,可是找了大半个时辰,两人名副其实的蹭了满鼻
灰,仍然什么都没有找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收获,林蓁发现了一些有关税收沿革的史料,桂萼兢兢业业的样始终在他
前浮动,他和徐阶赶
带着找到的东西,回到编检厅接着续写《大明会典》去了。
第二天一早桂萼迟迟没来,他们免去了例行的况汇报。桂萼年纪比张璁还大,最近行动举止已经让林蓁觉得他有
老态龙钟的了,其实,平心而论,林蓁不希望桂萼致仕或者是
什么意外,因为如果只剩
张璁一个人的话,他还说不定会
什么更加疯狂的举动。
其余的翰林官员多少也有些惴惴不安,接着该什么
什么去了。林蓁和徐阶趁着午休的功夫,讨论起了他们正在整理的资料,征收这一卷开卷便写
:“国初因田制赋、税粮草料、各有定额。每年、
先行会计、将实征数目、分派各司府、州、照数征收。事例甚详、
列于后……”
征收只有一卷,后面还有N卷就名为“会计”的记载了各地征粮数目多少,这样的综合资料也只有翰林院的官员们才能及时掌握,这个时候,林蓁
到了作为翰林在仕途上的优势——当一名地方的知县焦
烂额的为了谁占了谁几亩地,谁偷了谁一只鹅,张家该了李家的钱,李家拆了张家的房这样的事
而忙碌的时候,在翰林院里的这些新科
士,庶吉士们接
到的却是这个国家数代以来的政策制定,法度颁行,数年之后,他们就会对这个国家机
的运作规则有着充分的了解,而且往往能写一手比他们考中
士的时候更好的字,文笔也更成熟老练,这一切都将为他们
阁,成为真正的决策者而
好准备。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