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73(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同治八年,皇后富察氏诞,取名博兴, 刚一生便被立为了皇太, 自幼被载淳教养, 因一生就被立为国本,朝堂上对立储的风波便小了不少。后几年, 朝廷与江山倒也算稳定, 至博兴太七岁时,载淳便让其参政,虽然七岁实在是太小了,但有载淳六岁掌权在前, 倒也无人反驳,只是众大臣在议政时常常听得博兴太言论,多为稚, 虽言之有,但较于载淳幼年时难免就差了一些,私里倒也常常说太天资尚可,但较皇上则略有不如。

    议会一开,诸多事皆有议会大臣与两太后,皇后,太投票表决,诸多时,载淳并不表态,显然是想要彻底放权于议会,只有等到议会争论不时,才由载淳最后定夺,如此众人基于载淳越发隆重的君威,倒皆服气,只是苦了太不免暗暗担忧,等到自己登基之后,能否也如父皇一般,一语定乾坤。

    载淳也不是没有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不过一笑了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穿越者,若是自己的儿和自己一样,那才叫奇怪了。至于太,其实也并非不知这些话,暗自懊恼之余,自更加刻苦学习,倒也没有歪了。

    载淳在太十四岁时又了一件轰动朝野的事,便是改革军机,仿照英国设立议会,起初议会由各大满蒙汉宗族推举一人,共十人,加上皇帝,两太后,太,皇后共同组成,凡军国大事,皆须议会拟定。

    载淳五十岁时,便决定退位,此令一,满朝文武反对之声可谓沸腾,诸人上书,皇上年富力,正是如日中天,如何就要退位了?!

,特于北京再建一专供八旗学习洋务之所,扩西学科举至五十人录取,以示皇恩。”

    后世人说到同治皇帝之时难免会带上许多传奇的彩, 这位年仅六岁的小皇帝自登基以来就历事不断, 从辛酉政变,到平定太平天国, 安定回疆, 扩张南海, 再到抗击英国,改革科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可以说, 清廷的社稷几乎全是由他当政时候挽回的。

    更有百姓之中皇帝恩德,恩社稷安定的,还到午门前叩拜,呼,要挽留皇帝再当政几年。

    这便是大清最早的议会了。

    众人念及李鸿章,曾国藩,焦佑瀛等权臣皆是汉人,又与皇帝亲厚,便不敢不应,遂除了帝后一脉,议会之中倒有小一半是汉臣。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如此相安无事了又是十年,议会人数逐渐扩大,最后扩至二十五人,这才停止扩张,这些年里,又有两三人是洋科举生步议会,虽引得老儒生不满,但这些洋科举生之人对于议政兴致缺缺,倒对于开发旁一心一意,倒成了议会里的摆设,众人见此,这才放不提。

    虽这件事极大的限制了皇帝的权利,轰动盛大,但朝堂上除了儒生,众人只一开微微反驳了一,便也就过了,实在是议会一开,各族对于政事的决定权便大大增加,甚至从某程度上可与皇帝相较,又怎会不应?只是思及皇帝竟允汉人也议会,便有些不,却被载淳一句打过:“放观朝野上,二品大员之上,有几人不是汉人,厚此薄彼,恐生事端。”

    载淳知这些大臣与百姓的心思,就怕太上位作为不如自己好;但载淳心想太如今也三十多了,自古以来,常年

    第177章 大兴(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