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511(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所以考生多了,为了拉开差距,考题是一年难过一年。

    一群阅卷官面面相觑,脆暂时放自己手上的考卷,跑去围观了,“两个满分,字都不好?这是不是太巧合了?”

    这时,又有一个阅卷官说,“咦?我这也批到一个明经满分的,就是字也差了火候。”

    一堆人围着两张考卷,“你们发现没有,他们的字好像有些相似,而且怎么看着有熟悉。”

    唐朝初期,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但徐生在和李承乾聊天的时候,曾经谈论起过糊名制,李承乾觉得还不错,所以将方案告知了李二。

    李二觉得这方法好,脆直接就使用上了。

    主考官房玄龄看了过来,“好了,大家回自己位置上去吧,两个满分已经是极限了,估计今年就他们两明经考得最好。”

    阅卷官拿着糊了名的考卷,批了起来,当然也不妨碍他们时不时

    “……”

    不是他自夸他的力劲儿,这可是他的经验谈,往年一个满分都未必有,再说今年的考题还这么难,两个满分已经是意料之外了。

    此时,考生们的考卷已经被运去批阅了。

    一群阅卷官一愣,全对?不可能吧,今年的明经科的容涉及面实在太广,连他们不看答案的话,有些知识面都不知

    “今年的考生不行啊,好多题都不会,看看我这张考卷,大分都空白了。”

    说了一句,“今年的考试也有不错的,比如我批的这张考卷,明经科全对,说实话,就算我亲自,也不可能全答对,就是这字吧,差了火候。”

    “可不是,但为什么他们都觉得难?”

    “估计该学院擅明经吧,一个学院两个满分,不得了不得了。”

    最近几年,科举考试的考题一年比一年难,这也是有原因的,自从徐家将便宜的纸张来卖到大唐的大街小巷后,读书人的成本降低了,读书人如同雨后笋一样涌了来。

    话才落,突然又一个考官大声,“我这又批阅一个明经满

    家们带着学生们往家里走,也时不时观察着学生们的表,但越看越迷糊,怎么和其他考生的表不同啊,这是考得好还是考得差?急死个人了。

    而另一位阅卷官有些懵,抬看了看说话的同僚,又看了看他批的考卷,他们说的是同一批考生吗?他批的这张考卷,得可好了,明经科很偏僻的知识都全答对了,就是……写的字怎么看都有些幼

    阅卷官其实也不轻松,这几天他们是无法和外面取得联系的。

    “估计是今年的题偏难吧。”

    学生们不知,其他学院可没有什么《十年科举三年模拟》,《十年国策》,更没有突击式的题海战术。

啊,稍微转换一都能解来。”

    “或许是同一个先生教来的吧,我们觉得熟悉,说不定还是我们认识的人的学生,可惜现在采用糊名制,我们也不能揭开看看到底是哪个学院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不知啊,我到现在都一直以为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