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80(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虽然把这样的重大意义寄托在一本刊上有些渺茫,但路总要一步一步地走。

    郑驰乐隐隐明白自家师兄的打算:“师兄你是准备办一个国的《医学平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本新刊暂时定名为《国医新志》,主要由黎柏生负责。

    以前行医讲究的是“实用”,是一门实用的学问,前人留来的是从千千万万临床经验中总结来的经方、验方以及它们的增减原则,你要说从这里面个所以然,很难!光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就已经十分困难,要将它一一转化成另一医学系的评议标准的难度就更大了,因为这要求你同时还要对另一个医学系非常了解。

    郑驰乐也来了劲:“那我们这就开足力把稿来。”

弃疾抓了壮丁,要他去会材料的最后整理。柯汉兴的第一份资金已经打过来了,吴弃疾没打算放过这个机会,准备趁着这东方还在赶把第二届会的几项重讨论来刊印,作为新刊的先行者。

    可惜在《医学平台》上中医很难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医学平台》选择文章用的是西医标准,主张任何的病变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必须拿数据来说话。而在数据化这一块,中医发展得相当迟滞,比如在中药的伍之中会用一些药去“中和”有毒药的毒,问题就来了:这个“中和”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样的分量才能恰好“中和”掉、对于不同的人“有毒”的界限是不是有所不同?

    这些都是很难界定的事

    郑驰乐,这些他也看在里。

    《医学平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早就成为了一片了不起的沃土,各国有名的同行都在这个舞台上大展光彩。它的兼容并蓄让它招来了不少非议,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兼容并蓄让它的所在地俨然成了“医学圣地”,每天都有同行们朝圣般前往,似乎只要去一趟就能脱胎换骨变成神医圣手。

    吴弃疾说:“这本新刊我用‘国医’不用‘中医’,想的就是走我们华国自己的路,西医方便,中医就不能方便了吗?西医让人信服,中医就想不办法让人信服了吗?肯定不是的,但是光凭我们自己也想不办法来。你脑瓜灵活,早早就开始跟人‘笔谈’,这些年来在‘笔谈’的过程里不仅你学到了东西,我们也跟着学了不少,我觉得这还可以扩大一——就像你在互联网上搞的那样,面向所有人,全国各地都能参与。趁着会的余还在我们尽快把它的骨架架起来,往后再时不时地添薪加火,要把它办起来并不难。”

    吴弃疾人脉广,很快就为《国医新志》打通了不少关节,包括好的发展经验、好的发展设想等等,黎柏生接手后非常轻松,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就能把它整来了。

    吴弃疾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说:“没错,现在这状况,我心里有着急。西医实在太方便,一针去再吃几颗药病就好了。相比之中医还是有些麻烦,而且一直有人倡议废除中医——就连大学的中医系,生源也始终很少。”

    要办刊不难,难的是把它办大办好,吴弃疾对于这个开场很重视,抓来郑驰乐一起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