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38(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一句话,便足以让老永宁侯心惊,明湛着的格局远远比他想像中的更加广阔辽远。不过,老永宁侯也只是微惊,略略思量了一番,“陛,您成功的为云贵盐课改制。云贵与帝都相较,虽大小有别,其他的并无太大的分别。”

    “这些事,不仅让盐商得了名儿,更有其意所在。”老永宁侯回视明湛,意味的一叹。

    这顿午餐并不丰盛,明湛不喜浪费,不过,气氛极好。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一直到卫太后派的人来相请,俩人才意犹未尽的去卫太后的院用午膳。

    明湛拉着老永宁侯说了许久的话,老永宁侯在仁宗朝那是呼风唤雨的风云人,仁宗皇帝虽然弱,倒是真心重用老永宁侯。至凤景乾一朝,老永宁侯闲置在家二十余年,如今明湛重又向他请教朝政,憋了二十余年的人开了,那兴儿,也不比明湛哑初发声时的兴儿小。

    老永宁侯未明明湛心意,“陛请讲。”

    “这世上,除上盐商,还有浙商徽商晋商,都是帝都中响亮的商贾名号。这些商人,地位虽低,却不能小觑,他们若联起手来,富可敌国。”老永宁侯带着几分郑重,“即便当初老臣三督浙闽二督淮扬,十几年的经营,行事上还要卖当地盐商些许面。”

    老永宁侯在午餐后改变了家族前的方针,他对卫颖嘉,“我想着,你还是先好禁军的差使,倒不必急着去

    明湛对于真心尊敬的人面前,向来不用“朕”这自称。现阶段,对于他而言,没有比永宁侯府更可靠的存在。对他帝位的维护,永宁侯府会比镇南王府更尽心。当然,镇南王府无涉帝都事,这也是老规矩了。

    “臣在仁宗朝曾在淮扬浙闽为官,对那里的事也大致了解一二。”明湛问的明白,又是诚心相询,老永宁侯自然不会跟明湛打什么,组织了一语逻辑,方,“不瞒陛,自您立储之日起,盐商们就往老臣这儿送了孝敬。”先把收贿的事儿待了,老永宁侯见明湛只是淡淡一笑,并不以为意,接着,“这盐商还得从商人说起,仕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仅在籍之上而已,商人弟既不能科举,亦不能从政。不过,最富有的也是商人。盐商虽算是皇商,也难逃其低贱的商贾地位。”

    “不瞒外公,自我登基,一直有些力不从心之。”明湛温声,“我看了看朝中一品大员的履历,如今湖广总督沈东舒与尚书徐叁都是江南人,族中或多或少与盐商都有些关系。说句老实话,这是我看到的,我看不到的,估计还有许多。”

一直想着动一动淮扬的盐课,却又有些踟蹰。有一难事,想跟您老人家请教。”

    明湛没说话,只

    “商人有钱,可若是只有钱,就好比‘怀璧其罪’的理。钱势从来是依傍相生,商人们有钱,便想要势,除了结贿赂,他们还会供养族中有息的弟去科举、去官、去钻营。”老永宁侯,“就比如沈东舒,沈大人原本是大盐商沈玉生的嫡,因沈大人自幼读书过目不忘,沈玉生觉着这儿是念书的好胚,便将其过继给同族科举过的族弟为。之后沈大人大科考,果然少年得志,一路升,这其中定有沈大人生父的支持。这是同族弟。再者,盐商富庶,在家乡开设学堂资助学修桥铺路的事儿,更是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