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24(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反倒是早早把粮运到南疆的尚明远占了个便宜。

    这批粮相当于给南疆注了活,有二皇保驾护航,很快将粮价平到了十钱,不少大粮商和大家族千辛万苦地将粮运到南疆,结果也就赚了个路费。

    结果朝廷要大量收购粮援助南疆的消息传来,他想也不想就将粮手了。

    之后粮价还涨了一阵,赵事还很惋惜,觉得他们再把粮留一阵就好了。

    粮价很快平稳来,在大粮商们反应过来要着手低价收购粮时,粮价已经回涨到八钱,他们费尽心机创造来的好时机就这样转迅即逝。

    赵捷都松了一气,要尚明远拿了钱赶回苏州。

    众人心中呕血,却偏偏有苦说不

    消息的传播毕竟比较快,等大粮商们着急忙慌的把粮运到南疆,南疆的粮价已经慢慢开始降。

    尚家的这批粮赵家也有份,不过因为他在此领军,加上二皇在旁,所以不好亲自面。

    二皇在领军打仗上没有天赋,却在朝中听政几年,还在历练过,对理这些事有理有条。

    总比之前倾家产也还不上钱好。

    既失了利益,又在朝中丢了名誉,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就是策划此事的大粮商们看到此势都忍不住心惊,开始安排人辟谣。

    等那些大粮商把粮运来低价售,赵事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庆幸的。

    南疆的百姓欣鼓舞,虽然这个粮价还是很,却降了两倍还多。

    朝廷在江南的动作太大,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疆,不是江南的百姓,还是南疆的,双方都认定朝廷此举就是为了援助南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这些小粮商别说是赚钱,连本都保不住,好在亏损也不大,大家勒腰带还能过。

    毕竟于百姓来说,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让他们吃饱饭。

到五钱去。

    所以南疆的粮价很快就降了,从三十二钱开始往降,很快就降到了十三钱。

    不过和给农们的政策不一样,农们是一手粮,一手钱。

    他才反应过来,二皇却已经定好了条例,开始着令属去执行。

    不仅苏州,整个江南都如此作,孙槐以观察使的令,朝廷也派监察御史,整个江南都动起来。

    南疆的反梁绪瞬间低落,在他们自己都未察觉的时候对大梁有了一丝认可,对梁军攻破都城的恨意不知不觉间减弱了。

    他虽是领军的

    他把粮运到南疆时,江南的粮价闹得正凶,见南疆的粮还在涨,便想把粮留在手里压一压。

    领军将领给亲朋些便利本是常例,但他没想到这次朝廷的反应如此之大且迅速。

    至于小粮商和那些散,周刺史已经带人私他们,同样由朝廷钱与他们收购粮

    直到刺史府贴了告令,朝廷会八钱购买粮,农须拿籍和地契卖粮。

    这些人的粮却是先赊欠,等粮到了南疆再结算。

    但粮价已经降疯,本不是他们辟谣就能抑制住的。

    而且朝廷从江南购买的大量粮也同时到了南疆。

    结果第二天粮价就开始降,而且降得疯狂,之后就再没有涨过。

    同时这些人还上了朝廷的黑名单,连陛都在朝会上骂他们利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