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465(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林玉滨问,“姑姑是要向周大人求吗?”

    “通敌大事哪里是周刺史能主的?”林清婉抿了一:“我是来问些事的。”

    “姑姑,”林玉滨忧心的问,“外祖母他们真的能没事吗?”

    “只要周大人在你二舅母说的那些地方找到人,我就能保证他们没事。”即便抓不到人,她也能保他们,可她并不想把话说得太满。

    梁帝仁厚是好事,却不应该被人认为是良善。

    一个皇帝仁厚是明君,良善却不会成就明君。

    京中诸臣同样如此认为,所以哪怕尚平自首,且告发赵捷,可以从轻发落,却不能太过仁慈。

    所以驳回了刑革职的建议,多位朝臣和皇帝建议,“尚平是无通敌之心,然而其为私利,明知是与敌国商人易,也依然售卖铁和粮等战备资,与通敌无异。臣等认为,即便从轻发落,也不该是以走私罪,而是以通敌罪论。”

    “不错,不然将来没抓到一个通敌之人,对方都说无心通敌,只是走私,那久以往国何以为国?”

    他们不谈尚平之前走私的事,就说开那会儿他的那笔带有战备资的易。

    笑话,朝中多少大臣参与走私生意?

    尤其是那些武将,上就没一个净的,用走私罪叛尚平,最多放,再从轻发落,关牢里两年就放来了,皇帝又仁厚,再宽一等,得,革职回家就好。

    刑显然就是于这样的考量这样的刑罚意见的,可朝臣们不乐意,这样一来还有什么震慑作用?

    尤其是这次赵捷叛国的影响极其恶劣,他跑到了楚国,他弟弟现在还没被抓到,如今只能拿尚平开刀了。

    所以群臣上折,尚平必须严惩,他自首,陛仁厚,那就在严惩的基础上从轻发落就好了。

    工尚书便提议:“不是已经查明他通敌走私皆是瞒着家里的吗,与其对他从轻发落,不如落在他家人上,也好警醒世人,哪怕是自首了,有些罪也是不能开脱的。但为了鼓励将来犯事的人自首,倒可以对其无辜的家人网开一面,但凡还有良心,人总是会念着家人的。”

    “通敌乃是诛族之罪,他就算不是有心,家人最轻也得三千里。”刑尚书:“从轻发落,或可六百里或就近关押服劳役。”

    工尚书嘴角,忍不住:“首犯你只革职,对其家人你竟要刑?”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