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85(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家默认了一个潜规则,世家门、五品以上官僚的孩,去读国学;寒门地主、六品以官员的孩,只能选择太学。

    是很好的,但是却没能结合当时的实际况,问题分析。

    历史上,晋惠帝痴傻,朝政被贾南风、诸王以及世家的大臣所把持,他们脆就直接把这个略带歧视的潜规则,变成了明文规定。你再有才又怎么样?只要不是世家,那就对不起了,我们不带你玩,打死不带。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曹魏时期的社会已与汉朝有了很大的不同,世家门阀骤然崛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足以抗衡皇权的特殊群,他们世代有别与众,已经习惯了自己人一等,本不想和寒门在混在一起。

    三国之后,曹魏复立洛太学,大上沿袭汉制,仍不分士庶,想要继续延续洛太学的辉煌,为朝廷选官提供人才和便利。

    这为以后的历朝历代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达千年之久。

    世家弟耻与寒门为伍,多读家学,很少再有人去就读太学,官学名存实亡。

    明文规定的歧视,和潜规则里的歧视,虽然都是歧视吧,但很显然前者的杀伤力更大。

    历史上的西晋,就像是个不断添加各矛盾的火药桶,只缺一火柴就拉着所有人陪葬。

    如今的西晋嘛,司衷还没上位,晋武帝余威犹在,所以矛盾还没有那么激烈。晋武帝也已经在有意识的控制这阶级的不稳定,觉得不能再任由国学和太学这么对立去。当然,他还没有什么人人生而平等的伟大,他只是觉得朝堂上的世家权利太大了,他要扶植一个政治团来与世家玩平衡游戏。

    等到了司晋时期,晋武帝想重振官学。作为一个脑帝,他为了解决学校有名无实的况,就于咸宁四年,在洛太学之外,又另设了个国学。对世家弟表示,表示既然你们不想读太学,那就都来读国学吧。

    日趋年迈的晋武帝,有着很多老年人都会有的病,倔,小孩脾气,说风就是雨。他商量也没商量,就一拍脑门的在朝堂上提了要对国学和太学现状行改革。

    当然啦,这些门给的理由,肯定不可能是“我就是看不起你们这些乡佬”这满满的话,而是扯了一层寒门基础差、与世家弟的起不同、难以一起接受同等教育的遮羞布。

    那么,这个团从哪里来呢?晋武帝这才从记忆了曾经煊赫一时的洛太学。

    好比这让世家的权利一步扩大,给弟造成一,反正无论如何我都能上官学,都能当官的人生错觉,那他还努力什么呢?想不懒惰都不可能;也好比,以前没有明文规定时,遍地世家的国学,就像是吊在寒门前的一胡萝卜,让不少甘于忍耐的人觉得,他们没有学,只能说明他们不够优秀,不够勤奋,而不是制度有问题。但是当他们被明明白白的告知,你再优秀、再努力也没有用……这无望的绝望,会让不少人开始琢磨“另辟蹊径”,好比另投明主,造个反什么的。

    晋朝的社会就这样渐渐形成了中央官学的双规制度。

    但是,全天不止晋武帝一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