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9(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其实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了,只不过举人和士比起来少了“”,多少有些气短。

    祁明诚则在家里对着南瓜。

    祁明诚一心一意地伺着那几个南瓜。为了让南瓜得更好一,他还舍了几滴灵

    与前朝相比,景朝读书人的待遇还算不错。但这个不错是从考生中了秀才开始的,中了秀才就能给家里免掉一分田税;举人的待遇更好,可免徭役。如果一直没有通过童试,那就永远没有优待。

    这矛盾中其实也透了一悲哀。

    童试算是参加科考的资格考试,难度不低。一场完整的童试由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组成。县试在县里考,由知县主持;府试在府里考,由知府主持;院试在省里考,由提督学政主持。

赵家小妹嫁了。纪家的聘礼和赵家的嫁妆都尽显诚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赵家三郎去年曾去考了童试,过了县试、府试,结果在院试阶段被刷了来。

    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梨东镇所泉县是教育弱县,这些年考中的秀才一只手数得过来。

    至于赵家四郎和纪良,这一次是他们第一次参加考试。

    天过半时,赵家三郎、四郎以及赵家新鲜炉的姑爷纪良要去各自县里赶考了,三郎、四郎在梨东镇所属的泉县参试,而纪良则去了惠常县的县衙,因此并不同路。他们这次要参加的是童试。

    景朝的县试设在三月底,府试设在六月底,院试设在九月底。也就是说,如果三郎、四郎考试不顺,那他们在四月或者七月就该归家了,而如果他们能一直往上考,那么在十月份左右也该归家了。

    因此,即使这个时候的人们信奉“万般皆品惟有读书”,大家把秀才公的地位抬得很,但与此同时他们心里又隐隐有些看不起大多数读书人,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比如说,赵家有两位读书人,说是要让人尊敬的吧?但因为他们上一直未有功名,村里人其实从未看过他们一

    童试如此重要,赵家人却显得非常淡定。三位考生要一次远门,家里竟然也没有人陪着他们一起去。这其中,赵老太太和祁明诚是真的淡定。老太太经历过的事多了,还真没把一个小小的县试看在里。其他人则是因为被祁明诚嘱咐过了,为了减轻考生们的压力,大家努力在保持平常心啊!

    童试是一年一回的,若考上了,他们就是秀才,就有资格参加三年一回的乡试。乡试考上了就成了举人,有资格参加会试了。会试考上了就能参加殿试,殿试过后就是国家后备役等着授官了。

    说白了,村里这些人都不觉得自己边真能一个秀才公,因此在他们看来,给孩念书的钱,就只是丢里听了个响而已。像赵家这样一直供着读书人的,在他们看来,不就是在痴心妄想吗?

    用历算,南瓜的成熟期应该是在七月到九月之间,换算成历,那要提早一两个月。六月份还不见三郎、四郎归家,赵家人知他们定是取得参加府试的资格了,祁明诚便打算去府里看看他们。

    祁明诚送了嫁,回来继续对着南瓜。

    教育的成本太,舍不得在教育上投,“愚民”就永远都是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