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36(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于东院,所以萧景铎欣然接受了。在这样明亮宽敞的地方理公务,委实心都好了几分。

    去年萧景铎当县丞的时候,虽然代理县令之务,但是代理和主完全不一样,当时他一切都往年规矩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可是如今这些成了他的分之事,就不能再像原来那样省事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萧景铎看的都痛了,为县令,想要通过年终的考绩,基础是收足赋税,分是收很多赋税,但是百姓家徒四,衣不接,他又要怎么让他们税?

    晋江县周围全是山,城的路非常难走,而且很少有平地,所以植粮颇为不易。除此之外,这里虽然多雨,但是并没有河经过,溉不易,通也很艰难。

    其他问题都可以想办法解决,可是耕地不足,这要如何解决?萧景铎从小在北方大,见惯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对这况也是一筹莫展。

    这还真是,幻灭。

    在萧景铎还没有踏官场,还仅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他以为县令的职责就是断公案、明刑狱、广教化,直到他真的成了县令,萧景铎才发现县令这个职位本没有书里说得那样浪漫,他最重要也最艰的公务,乃是挨家挨地督促百姓税。

    如今正是忙时分,地里净是秧的百姓,萧景铎走访了许多田,也亲自询问了好些在田里耕作的农民,这才慢慢对晋江县的田地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本就地理条件不佳,偏偏之前的陈县令不作为,太离教这个毒瘤也在血,现在晋江县的仓廪况一言概之,那就是一塌糊涂。

    每日白天他在外走访百姓,夜晚就在灯写写画画。耕地这东西永远得问当地人,县里许多老人一辈土地,脑里知许多时令规律和耕作经验,萧景铎整日和这些人打,以他县令的份再加上他虚心求教的态度,慢慢从老农中学来许多。萧景铎暗暗慨,真是越了解越觉自己浅薄,若是他没有实际了解况,而是靠着书上学来的知识瞎指挥,那就要闹大麻烦了。

    然而同样是因为了解,萧景铎也暗暗忧心起来,晋江县每年产粮不足,不是百姓不够辛劳,而是这里四面环山,实在没有多少适宜的耕地。受地形限制,百姓只能顺着山势,在平缓些的地方搭建田。可是这样一来,田地又远又,照料起来实在不方便,许多百姓光走路就要耽误好久,一来二去耗费太多时间力,若是在近一的地方建田,又确实没有多余的地。

    萧景铎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多到民间走访,慢慢鼓励百姓耕生产。

    这还真是一个神仙都犯难的问题。所以为今之计,最要的是振兴农桑。农桑这个话题从国监开始,萧景铎就不断地写文章大书特书,谈论如何发展农桑,可是等过了官才发现,那些文章只是纸上谈兵,理谁都懂,但能不能好是另一回事。

    萧景铎查了近十年晋江县的籍和仓廪,最后不得不承认,这还真是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地方。

    萧景铎知仅待在屋里翻阅书籍是不会有结果的,他站起,唤来一个衙吏说:“随我过来,我要去田地里看一看况。”

    一日,萧景铎又跑到田里查看稻况,他刚现在田垄上,一个坐在路边休息的老翁就看到了他,立刻声招呼:“萧县令,你又来了!”